这个气象部门的新型研发机构,到底“新”在哪儿?( 四 )


这个气象部门的新型研发机构,到底“新”在哪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气象局金坛交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
两年来 , 气象探测技术研发团队专注打磨国产风云卫星产品 。他们很清楚 , “不自己去磨它 , 永远不会出精品 。”
团队建立了通用型的云参数反演系统和台风云特性数据集 , 相关产品在江苏省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实时展示 , 为台风“烟花”、河南“7·20”暴雨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更大的设想是希望后续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深入合作 , 形成国产卫星研发应用的良性循环 。”气象探测技术研发团队首席诸葛小勇说 。
新型研发机构 , 正是肩负着瞄准前沿技术、打通成果转化的双重重任 。
比如 , 高影响天气团队既要“啃”传统灾害天气机理“硬骨头” , 也要关注强对流、大风等在江苏影响较大的天气业务 。关注地方 , 却并不局限于地方 。
今年6月 , 该团队关于冰雹识别的技术正式集成到中国气象局短临预报业务平台(SWAN3.0) , 开始业务应用 , 为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冰雹的识别提供服务 , 实现从科研创新到业务应用转化 。
比如 , 数值预报是气象预报的“芯片” , 精细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团队将需求导向落在细微处 , 去年和今年汛期派出科研人员到气象台“盯班” 。
团队将数值预报在江淮地区做本地优化 , 将新型观测资料有效应用于预报改进 , 并针对各类灾害性天气深化解释应用 。
“能出‘阳春白雪’的高水平成果 , 能开发‘下里巴人’的基础储备 。”刘端阳解释说 , 创新研究院要让高大上的技术真正落地 。
诚然 , 在全国各地
不断涌现的
新型研发机构中
创新研究院尚在跋涉途中
但各方
关心的、令人欣慰的、依然期待的是
一条学科特色明显、研究队伍精干
运行管理高效的新路子
正在铺展
越来越多的科研力量
在这里汇聚
从这里奔赴远方
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