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心批评,却还是忍不住问些为什么( 三 )


与之相反 , 这两天正在全网刷屏的短片《回村三天 ,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以仅仅11分钟的片长 , 生动风趣地讲述了二舅初中时因为发烧误治而导致终身残疾 , 却自学成才 , 成为一个出色的木匠和啥都会修的人 , 也成为村里最受欢迎的人 , 他和邻居已婚妇女之间相互支撑的地下恋情也令人唏嘘 。同样是贫困地区的乡村题材 , 同样是身有残疾的底层人物 , 同样有苦有爱 , 但这样一部拍摄手法简单、毫无矫饰的短视频 , 却以精神层面的温度和质朴俘获人心 。
文艺片的创作 , 最大的困境往往并不是大众的不接受或资本的不青睐 , 而是创作者过多沉湎于自我感动和某种梦想 , 忽略了在影像设计和理想拼图背后的深层结构和现实逻辑 。这种创作上的自我陶醉 , 有时候可以靠“剧本医生”在前期介入而避免 , 有时候可以靠创作团队在实战过程中以开放式的讨论来实现纠偏 , 创作者也要避免因为占据了“情怀”的制高点而不太听得到批评的声音 , 以至于失去在下一次创作中改进的机会 。从这点上来说 , “不忍心”批评 , 对于创作者而言 , 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