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的“中国方案”:当“华龙一号”走向世界舞台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采访人员 陈诗文):7月27日 , 采访人员跟随“走进华龙一号”网评品牌活动来到福清核电燃料工作室参观 。这里服务M310和“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 培训燃料操作人员操作、维修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自主核心能力 , 模拟现场缺陷工况 。维修支持处主任技师邵亦武自豪地说 , 它的全景VR系统在全世界是首个 , 被WANO东京中心评为行业强项 , 并在世界核电业界推广 , 同时拿到了两个世界专利 。
据悉 , 整个“华龙一号”工程共获海外专利65项、国内专利716项;解决了设备自主化和软件自主化等“卡脖子”问题 , 软件著作权120余项 , 首堆的国产化率达到88%以上;实现了全球三代首堆建设工期最短、造价最低 , 堆芯熔化概率优于国际最高安全标准一个量级……不难发现 , 每当我们实现一次自主创新 , 一个“中国方案”就又诞生了 。
核工业的“中国方案”:当“华龙一号”走向世界舞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维修支持处主任技师邵亦武在讲解核燃料模拟操作 。
整体平衡的核安全观 , 为全球核电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其实 ,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 , 原本计划2011年底开工的CP1000被搁置 , 中国核电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整旗鼓 , 开始了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当时被称为ACP1000)的研发之路 。在实现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过程中 , “华龙一号”凝练出具有东方智慧的“整体平衡的核安全观”理念——通过要素之间的平衡互补来实现最大程度的整体安全水平 , “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核安全设计理论就是这样出现的 。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山二期总设计师叶奇蓁曾说 , “(华龙一号)在安全性上就达到了日本福岛事故后国家核安全局提出的新的核安全目标和需求 , 满足国际最高要求 , 能抵御商用大飞机撞击、抗九级地震等等 。”
通过实施“华龙一号”示范工程 , 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与核心技术 , 这也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核电装备“走出去”开展第三方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今天 ,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已经在国界之外发挥作用 , 发光发热 。
2022年2月1日 , 在中国农历正月初一 , 我国核电发展与世界共享成果:阿根廷核电公司与中核集团正式签署阿根廷阿图查三号核电站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合同 。此外 , 中国已经与多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 未来还会在国内批量化建设 , 以及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落地 。
以实际行动落实大国责任 , 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 , 《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 , 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 , 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 。”如今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既是我国对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 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
采访团通过乘车观览、在福清核电观景平台俯瞰、直接进入到核电机组内 , 全方位了解了“华龙一号”示范工程 。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 , 整洁安静的厂区、有条不紊的核电工作 , 让人更加感受到核电作为清洁低碳能源的力量 。
核工业的“中国方案”:当“华龙一号”走向世界舞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福清核电观景平台俯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 。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 , 我国碳排放行业分布中 , 电力热力工业占比最高 , 约为52% 。电力系统“脱碳”是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 。福清核电工作人员成利介绍 , “华龙一号”首堆示范项目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 , 项目投运后单台机组每年发电近100亿度 , 能够满足当地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 , 助力减排降碳的成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