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港口怎么炼成?无人化的背后,离不开上海企业打造的“最强大脑”

本文转自:文汇报
【智慧港口怎么炼成?无人化的背后,离不开上海企业打造的“最强大脑”】智慧港口怎么炼成?无人化的背后,离不开上海企业打造的“最强大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8月8日 , 交通运输部就《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其中提出 , 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前提下 , 鼓励在封闭式快速公交系统等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经营活动 , 在交通状况简单、条件相对可控的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 , 在点对点干线公路运输、具有相对封闭道路等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经营活动 。
同时 , 交通运输部印发《“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 , 明确了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融合化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 , 加快推动智慧交通建设发展 。
而其中 , 智慧港口建设成为关注热点 , 不少上海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企业瞄准的领域 , 通过利用5G、北斗等现代化技术 , 赋能港口业务场景 , 实现其自动化、少人化、绿色化、数字化升级 。
智慧港口怎么炼成?无人化的背后,离不开上海企业打造的“最强大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日前 , 振华重工系统总承包的广州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 。
南沙四期码头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 。在建设过程中 , 南沙四期创造了60多项专利 , 大量针对性和创新性设计 , 让南沙四期拥有了四个“全球之最”: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全球最大的水平布局全自动化码头、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 。
智慧港口怎么炼成?无人化的背后,离不开上海企业打造的“最强大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南沙四期采用振华重工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作为码头水平运输设备 , 采用配备卫星导航定位、激光雷达、视觉等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 , 无须借助磁钉引导 , 便可以化身灵活的“搬运工” , 在码头堆场间自由穿梭 , 实现了从“低头”到“抬头”的跨越 。同时 , 码头停车位内设置了自动充电装置 , 可供引导车自动充电 , 实现无限续航 , 此次突破性的创新应用大大降低了南沙四期码头建设成本 。
智慧港口怎么炼成?无人化的背后,离不开上海企业打造的“最强大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同样 , 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日前首次展示其自主研发的无人纯电智能平板车在宁波大榭招商国际码头空箱区与堆高机实现无人化交互作业的全过程 。
今年2月 , 友道智途与大榭招商国际码头签订战略合作 , 其自主研发的无人纯电智能平板车进入码头展开测试联调 , 计划在下半年实现混行码头全场景、全工况、全流程7x24小时无人作业 。
据了解 , 在空箱区要实现与堆高机无人化交互作业 , 面临两大难点 。一方面 , 空箱区多为非结构化道路 , 人车混行 , 车流环境复杂 , 需要依靠单车智能识别与堆高机对准作业 。另一方面 , 堆高机与有人集卡交互时主要靠喇叭提醒或人工语音指挥 , 使得空箱区作业效率较低 , 还具有安全隐患 。
要在空箱区实现无人化作业 , 对AIV在感知、定位、规控技术方面 , 都提出极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