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高原上的“院士课堂”( 二 )
在青藏高原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曲美雄谷遗址纪念馆参观时 , 陈发虎院士勉励科考队员们要学习历史 , 铭记历史 , 科技报国 , 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贡献 。
“这次科考中言传身教的教育 , 让我们能更快掌握和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科考队员、今年刚考上由陈发虎院士指导的西藏大学博士研究生黄怡说 , 为讲解如何初步研判采集地层砂石样品的性质、特点 , 陈老师亲自舔尝砂石作示范 , 这种科研精神非常值得青年一辈学习 。
值得学习的还有陈发虎院士的“高原课堂”并非“一言堂” , 而是既科学严肃又开放活泼的“高原论坛” , 他在授课的同时 , 也担当论坛主持人 , 结合科考点具体情况 , 邀请相关科研方向的科考队员进行针对性讲解 , 并提出不同议题让科考队员们现场展开交流和辩论 。
此外 , 青藏高原上的这个“院士课堂”还是一个移动课堂 , 从一个科考点赶往另一个科考点的数十乃至几百公里途中 , 陈发虎还利用科考车队的对讲机系统 , 对窗外途经的重要高原湖泊、特色地形地貌等 , 组织科考队员及时研讨交流 。
在本次科考分队领队、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侯居峙研究员看来 , 这次科考行程中的高原“院士课堂” , 从不同学科角度解读人类生存历史及影响 , 就是通过多学科交叉综合展开头脑风暴、思想碰撞的生动实践 。
科考队员、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和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梁思然说 , 在这次科考之前 , 她的田野调查是跟着青藏高原上的牧民同吃同住 , 这次科考则在高原上跟着科学们同吃同住 , 对于学人类学的她来说 , 牧民和科学家们都有点神秘 。
“神秘的青藏高原吸引了中外众多科学家、探险家和冒险家 , 也提供了较多过去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状况 。”陈发虎院士总结说 , 这次青藏科考多数时间在海拔4500-5200米间进行 , 内容涉及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古环境、古生态、高原隆升和地貌演化等众多方面 , 有望培养年轻一代成为未来的青藏高原研究主力 。
他强调 , 此次青藏科考分队的高原野外课堂 , 科考队员们均在各自领域讲解相关科学动态和问题 , 并展开全面深入的交流研讨 , 既提高科考队伍的整体水平 , 也将为产出世界科技前沿成果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奠定长远基础 。
- 江源科考:我用雷达测冰川
-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重现高原明珠风采
- “四川造”无人机完成全网应急通信高原飞行验证测试
- 中国珠峰科考实现两大转变: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从征服到了解
- 5G网络技术保障天坑科考行顺利进行
- 中国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高原特殊天气系统综合立体观测试验
- “探索二号”科考船顺利完成深海原位科学实验站2022年度海试任务
- 烟台造智能机器人远征南极 助力科考
- 情牵共富 浙川携手篇AI妈妈高原诞生记 浙江援川干部播下高原数字经济的火种
- 创纪录!第二次青藏科考浮空艇达9032米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