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80分钟:侯麦话剧“着陆”中国( 二 )
笔者特别留意了下《降E大调三重奏》中文版的主创阵容 , 翻译王婧近年来从事中法戏剧交流 , 导演何雨繁是作者型导演 , 再加上有法国文化艺术学习背景的钢琴师……场灯亮起 , 演员们既不像从前的译制片那样 , 演着中国人想象的外国人的生活 , 也不是近年越来越多的拿胡同串子的语言诠释半个地球外的家长里短 , 而是去捕捉侯麦赋予角色和对话的独特价值 , 并且尽量符合2020年代中国都市人的理解接受习惯 。
服膺康德理性批判哲学的侯麦(可参见《春天的故事》开头) , 每每也将“自律给我自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给了自己的角色 。此处的所谓“律” , 绝非外人或社会强加的秩序 , 而是和头顶星空一样高的心中的道德律 。在这个意义上 , 《降E大调三重奏》剧组也是在自己演自己 , 一群独立状态的戏剧人 , 如导演何雨繁所说 , “除了戏本身 , 没聊过别的 , 演完了也就散了 , 大家完全不熟;但共同的价值观把这几天的我们 , 迅速地捏合到一起 。”而这样自律并自由着的 , 还有台下不愿从众、也不愿躺平的观众 。
这出戏给观众以愉悦和满足 , 在线的不只是演员的演技、导演的调度 , 服化道也功不可没 。服装去装饰、重质感 , 即便是红黄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亮色 , 也把明度降到观众舒适区的下限……直到今天 , 典型的巴黎知识分子(嬉皮范儿除外)几乎还是走着这样不动脑子也不怕出错的路线 。上述细节 , 在侯麦本人也非常推崇的哲学家罗兰·巴特所著、被时尚人士奉为圣经的《流行体系》中 , 都可以找到依据 。
特别是男主角 , 无论是收口短袖白衬衫 , 还是西装和毛衣 , 都采用哑光面料来营造缓慢、悠长的感觉 , 正如以纽约和北上广为题材的作品 , 常以bling bling的造型来制造都市快节奏 。如此一来 , 女主角无论何时推门造访 , “原来你还在这里”的忠犬人设就天然真实可信起来 。
至于女主角的海魂开衫、乐福鞋、几乎可以视为男款的大西装、随意任它松垮的吊带衫 , 则是对那个全球范围内理想主义发出最强音的八十年代之忠实复刻 。
喜欢拍“路人电影”的大师 , 大银幕风格就是极简 , 而他唯一编剧导演的话剧作品 , 还要加个“更”字 。原版中除了“窗外”那和演员换装同样用来表示四季更迭的树叶 , 几乎道具上就没有任何亮点 。
鼓楼西的观众身在二环内的胡同 , 却仿佛穿越到了三十多年前巴黎左岸的顶层公寓 , 没有最新电子设备、物质和精神生活所需产品少而精地存在 , 阳台花圃一应俱全 。中国剧组的诠释在尊重大师节制的审美趣味的同时 , 就像夏季的下午茶点那样 , 色彩和造型透着清爽和甜蜜 。
男主家的绿椅子和巴黎的每座公园里摆着的几乎同款 , 舞台上的“巴黎绿” , 和“巴黎8分钟”里大放异彩的镀锌屋顶、米黄的建筑外墙主色调一起 , 为这座天气阴湿而善于哲思的城市 , 营造出多变、热情和包容的感性 。
也许 , 放在2019年及以前这不算什么 。但在“世界这么大 , 我却不能去看看”的当下 , 对于文青 , 这场戏的“巴黎80分钟”就像奥运闭幕式上的“巴黎8分钟”那样 , 是三伏天的一大杯冰镇酸梅汤 , 哪怕之后不免再失落 , 但起码当场是解过了渴 。
摄影/塔苏
【巴黎的80分钟:侯麦话剧“着陆”中国】来源:北京青年报
- 张艺谋导演镜头下的关晓彤,颇有些画中仙的味道
- 张同学、手工耿、滇西小哥,都是千万级别的网红
- 刘德华:放弃一亿的打赏,7000万粉丝的账号被闲置!
- 张天爱机场被偶遇,网友:凭腿识人的一天
- 钟汉良和李小冉主演的《今生有你》收视率破一
- 4对“一见钟情”的明星夫妻:刘涛王珂上榜,第4对爱上自己老师
- 钟丽缇被李若彤搂在怀里,两人的动作亲密到极点
-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名单已基本确认,谁有潜力成为最大的黑马?
- 《黄河一门》中王新军和唐静的爱情故事
- 正午太阳光的新作《开端》,你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