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北辙南辕》:郭敬明附体背后,是“自恋”到变态的冯小刚( 二 )


复盘《北辙南辕》:郭敬明附体背后,是“自恋”到变态的冯小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资本的加持下 , 冯小刚成为了类型片御用能手 , 其中《集结号》能反映出冯小刚在导演这一专业度上的成功 , 票房的攀升也从一个层面证实了他对新电影体系的适应性 。
但风格化被电影工业化稀释后 , 冯小刚的身份不得不出现被动发生转变 , 早期的百姓代言人成为了类型片的流水线制造者 。
对过往风格的遗弃 , 我们可以理解为冯导个人风格的求新求变的尝试 , 但是脱离了百姓的圈层后 , 冯导仿佛不像当初那么会讲故事了 。
复盘《北辙南辕》:郭敬明附体背后,是“自恋”到变态的冯小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背后隐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风格变化根源的探究
我们发现在《甲方乙方》、《一声叹息》和《不见不散》中 , 他的电影是以强烈的百姓话语作为支撑的 。话语来自民间 , 也可来自于冯小刚之于平民阶层的个人深刻体悟 。
可见 , 对百姓生活的展现 , 是冯小刚电影生命力的全部 。
复盘《北辙南辕》:郭敬明附体背后,是“自恋”到变态的冯小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或许我们在后续冯氏电影中也能看到“京味儿幽默”的痕迹 , 但对话本身的无意义、与现实关联性的弱化 , 反而加重了电影内容和风格的巨大割裂 。
毕竟作为一部真正的冯小刚电影 , 幽默感是他的表 , 平民化特质才是他的本源特质 。此时的冯小刚电影 , 表依然还在 , 但里子却早已经变了味 。
在他以为自我生活即代表民众生活之时 , 没成想 , 民众已经get不到他了 。
复盘《北辙南辕》:郭敬明附体背后,是“自恋”到变态的冯小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并非是冯导不卖力输出 , 只是他以为的真实和真正的真实之间 , 呈现出巨大认知的落差 。这种落差不但是圈层带来的 , 更是冯导长期过分自恋和作茧自缚的结果 。
在他自以为“真实”的作品中 , 高档别墅、豪车、有钱人大量出现 , 商业谈判被做成儿戏、创业更是畅通无阻、一帆风顺 。但北京真的是这样的吗?
冯导以自我生活感受塑造出了一个他臆想的北京;但在观感上 , 他以为的北京与观众感知的北京 , 已经呈现出不可调和的视听矛盾 。
复盘《北辙南辕》:郭敬明附体背后,是“自恋”到变态的冯小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辙南辕》的真正问题
到了《北辙南辕》这部电视剧中 , 冯小刚自我陶醉的情况不但没有收敛 , 还开始变本加厉!许多观众甚至调侃冯小刚偷师郭敬明 , 这背后却是冯小刚“脱离群众”后 , 影像表达的巨大困境 。
包括城市调研的匮乏、人群心理塑造的糊弄、事业的不真实和虚浮甚至导演生活经验的强塞等 , 均促成了《北辙南辕》中一个“虚假”北京社交圈的诞生 。
甚至百姓的日常生活几乎被彻底隐藏 , 隐藏在几个单身“贵族”女性的灯红酒绿和夜夜笙歌当中 。这里并非说纸醉金迷不好 , 只是这并不代表大多数北京人的生活 。
复盘《北辙南辕》:郭敬明附体背后,是“自恋”到变态的冯小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辙南辕》最让我不适的并非这些 。比起以上 , 甚至退一步说 , 剧中的男女主角丧失了被百姓生活的特性背后 , 却“自以为是”的代表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