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广场执勤的武警:今年春运人少了,但我更怀念往年的繁忙

身着绿色迷彩服,腰扎武装带,脚蹬作战靴,头戴护耳军帽,马建东在北京站站前广场的岗哨上站过了八个冬天 。从去年开始,这一套执勤装备中,多加了一副口罩 。
武警北京站执勤点的岗哨正对着北京站广场的钟表,新年的第一声钟声响过,意味着紧绷的“春运”神经可以得到短暂的缓解,归乡人大多已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
“咚——咚——咚——”的钟声,敲进了马建东的心里,就像思念的共鸣 。去年,他的班里新入伍了一名河南的小战士郑嘉健,今年大年三十的那班岗,他和班排干部会继续坚守岗位,让新战士留在连队过个年,给家里打打电话 。
今年的“春运”冷清得让马建东“心里不是滋味”,他更怀念任务多、睡眠少、精神高度紧张、一片繁忙的春运景象 。守护归乡人的回家路,既是职责所在,他也心甘情愿 。
北京站广场执勤的武警:今年春运人少了,但我更怀念往年的繁忙
文章图片
1月28日,岗哨上的马建东 。新京报采访人员李木易摄
岗哨上的除夕夜
这将是马建东当兵后的第九个春节,作为武警北京市总队执勤二支队北京站执勤点的班长,此前八年里他有七年都是在部队过年,而且每一个跨年夜,都站在北京站广场执勤 。“头几年我是新兵,跟着老兵守除夕夜,后来当了副班长、班长,更是要给自己排班执勤,尽量让新兵休息,给家人打电话 。”
【北京站广场执勤的武警:今年春运人少了,但我更怀念往年的繁忙】马建东曾经是个“想家的新兵” 。犹记得2013年春节,初一早晨天亮后他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父母已经在电话前等了一夜,除夕的年夜饭、初一的饺子、家里装扮红火的年味儿一切如常,但只有老两口的春节显得格外冷清,备好的一桌菜一口也吃不下 。
没说几句,电话那头的母亲开始哽咽,“怎么过的年,吃得好不好,想家没有……”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出来,马建东听着不是滋味,他让父母赶紧出门,和往年一样去姥姥家过年,“人多嘛,热闹,她就不会那么想我了 。”
此后的每年,情形也大多如此,电话往往在10分钟以内挂断 。马建东不想让父母过多沉浸在思念里,他会起头说一些欢快的事,队里有什么庆祝活动,食堂年夜饭又有了新花样,收到了山东老家寄来的煎饼,太解馋了……
母亲也比之前“冷静”了,但马建东知道,那不过是习惯了 。过去,母亲是盯着手机等电话,近几年变成捧着手机等视频,接通后,这头是故作欢笑的马建东,那头是母亲的红眼圈儿 。
北京站广场执勤的武警:今年春运人少了,但我更怀念往年的繁忙
文章图片
1月28日,马建东上岗执勤前,战友为他整理装备 。新京报采访人员李木易摄
“黏人”的母亲
2017年春节,马建东幸运地休了假,这是他离家多年来第一次陪在父母身边过除夕 。从初一早上开始,母亲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拉着他走亲访友拜年 。不少亲戚朋友多年未见,夸马建东懂事了,更加帅气稳重,在部队历练成熟了 。
母亲听了脸上写满骄傲,乐得合不拢嘴 。那年22天的假期里,马建东就守在家里,等着被母亲招呼着出门,俩人形影不离 。“我突然发现,我妈咋这么黏人了呢 。”
听到这话,郑嘉健有同感,黏人的母亲,他也有 。
19岁的郑嘉健是2020年9月入伍的新兵,一起从河南老家到北京参军的还有他的双胞胎弟弟郑嘉康,“我妈有多黏着我俩呢,以前出门逛街的时候她喜欢拉着我们,一边一个,就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有俩儿子 。”
当兵是郑嘉健的意思,小学时经常跟着爷爷看抗日剧、战争片,爷爷念叨,“男孩子就应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当兵打仗,当过兵,才是真的男子汉 。”当兵,从那时候起就在郑嘉健心里扎了根,中专毕业实习了一年后,他决定“不能再等了,得赶紧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