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备数字经济巨大优势(科技名家笔谈)( 二 )


从IPv4向IPv6加速演进
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协议第6版即IPv6 , 被公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 。当前 , 全球加速从IPv4向IPv6过渡 。相关数据表明 , 截至6月底 , 全球IPv6的活跃用户数占网民数的比重已经超过31%;截至5月 , 中国IPv6的活跃用户数约7亿 , 占全国网民总数约67% 。IPv6的流量分别占城域网流量的10.8%和LTE移动网流量的40.8% 。
从IPv4向IPv6加速过渡的动力不再只是补充IPv4地址的不足 , 而是看重IPv6地址空间能力的拓展与创新潜力的开发 , 以及IPv6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并发挥乘数效应 。由于IPv6有可扩展的报头 , 提供很大的可编程空间 , 可以用来定义IP包所承载的用户类型、业务类型、带宽、时延等性能要求 , 也就是说 , IPv6报头具有在用户面对应用感知的能力 。与过去在控制面或应用层才能感知相比 , IPv6显著降低了复杂性 , 提升了精准性和实时性 。
目前 , IPv6的潜力还很大 , 在云(云计算)、网(互联网)、边(边缘计算)、端(终端)的协同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潜力还有待创新和开发 , 这给中国的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企业等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 也为我国实现网络技术标准引领和自主可控创造了难得机遇 。我们要提升对IPv6发展与能力的认识 , 多措并举重点发力 , 推动我国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继续走向深入 , 加快促进互联网演进升级 。
“双千兆”网络服务加快推进
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它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 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千兆光网和5G构成的“双千兆”网络 , 既是宽带网络演进的主要方向 , 也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底座 。“双千兆”网络具有的超高速率、毫秒级超低时延等先进性能 , 为无人驾驶、远程医疗、虚拟现实技术等应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对于加快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
近年来 , 中国在网络新基建特别是“双千兆”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数据显示 , 截至6月末 , 3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63亿户 , 比上年末净增2705万户 。其中 , 百兆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5.27亿户 , 约占总用户数的93.7%;千兆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6111万户 , 比上年末净增2656万户 , 占总用户数的10.9% 。中国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55亿 , 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27.3% , 占全球5G用户数比例超过60% , 每个月每名用户使用流量超过14GB 。值得一提的是 , 北京、上海等29个城市已经成为全国首批千兆网络之城 。
“Web3.0”不是大众“刚需”
未来难以成为主流
“Web3.0”是当下热词之一 , 它是相对于“Web1.0”“Web2.0”而言的 。人们所说的“Web1.0”对应的是个人电脑时代的互联网 , 用户利用web浏览器通过门户网站 , 单向获取内容 , 主要进行浏览、搜索等操作 。用户只是被动接受内容 , 没有互动体验 。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是“Web1.0”的典型代表 。“Web2.0”对应的是移动互联网 , 用户不再只是内容接收方 , 可以在线阅读、点评、制造内容 , 成为内容的提供方 , 还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沟通 。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成为中心和主导 , 聚集起海量网络数据 , 造就了腾讯、抖音等中国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 。
网络平台的优势地位使用户很难保障自己的权益 。比如 , 用户向网络平台提交了一幅自己创作的作品 , 但是很难证明其本人是该作品的所有者 , 很容易被盗版或者拿走 , 无法体现或者实现用户期待的价值 。于是“Web3.0”应运而生 , 在此环境下 , 用户不必在不同中心化的平台创建多种身份 , 而是能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通用数字身份体系 , 通行各个平台 。通过区块链、数字水印和数字货币等 , 用户既可以对提交到上网的作品确定权属 , 还能够实现其价值 , 实现数字资产与实物资产的关联 , 获得与网络平台分享利益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