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慰问“住别墅的困难户”错了,还是很多人认知偏了?

_本文原题是:是慰问“住别墅的困难户”错了 , 还是很多人认知偏了?|沸腾
是慰问“住别墅的困难户”错了,还是很多人认知偏了?
文章图片
▲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
连日来 , 两则跟慰问相关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先是青岛某街道办慰问的困难户家里摆茅台酒瓶 , 后是东莞长安镇社区干部慰问“住别墅”的困难家庭 。
相形之下 , 东莞这起风波 , 被不少网友认为解释起来更难——毕竟 , 茅台酒瓶可以是捡的 , 乌龙茶礼盒可以是空的 , 但别墅总不会是凭空得来的 。
就在慰问“住别墅”的困难家庭引发质疑后 , 东莞长安镇社区进行了道歉 。但道歉的事由 , 不是针对慰问错了对象 , 而是当地官方公号推送文章中表述不当 。
当地社区的发布情况说明称 , 被慰问的社区居民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或低保对象 , 但因为患有高血压且曾有中风史 , 去年还遭遇了交通事故 , 所以被列入了春节送温暖走访慰问对象 。引发误解的推送宣传文章“表述不当” , 没有将困难人员与重大疾病群众归类划分 。
在网民看来 , “住着别墅”跟“困难户”是无法兼容的 。在当地官方的解释里 , “困难户”跟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不是一回事 。
问题来了:到底是慰问在帮扶对象上筛查不准 , 还是人们对困难户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就目前看 , 症结也许就在于:对于“慰问”与“困难户” , 很多人或许从一开始就有所误解 。
慰问是帮扶性质的送温暖举措 , 但不等于扶贫 。扶贫通常是制度性帮扶救济 , 从基层实践看 , 慰问经常是应景性的表达关怀动作 , 经常是送些米面粮油或几百元慰问金 。
虽然慰问的通常是所谓困难家庭 , 但不限于贫困户与特困人群 , 也包括家有老弱残障的非贫困家庭;它不同于低保的发放 , 考虑的更多还是当地居民相对而言的经济水平 , 帮扶力度也跟扶贫的保障强度大不一样 。
正因如此 , 拿贫困户认定标准去评判慰问对象“适格”与否 , 难免跟现实出现差池 。
更关键的 , 是对“困难家庭(或人员)”的认知隔膜问题 。
在许多人眼中 , 住别墅怎么说都跟“困难”二字不沾边 , 可当地认为 , 涉事家庭的人员患上疾病、去年还遭遇了车祸 , 已经算是“困难人员” 。很多人拿“别墅”说事 , 但按当地的情况声明 , 老人是住院两个月后暂住在女儿家养伤 , 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 , 社区便前往其女儿家中对其进行慰问 。也就是说 , 那栋别墅并非老人自己的 。
值得注意的是 , 东莞长安镇涉事社区的回应中 , 还大量内容提到当地的发展成绩 , 如已成为“亿元村” , 2020年社区实现总资产6.39亿元 , 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或低保对象……
这看起来可能有些“凡尔赛” , 但对于解释“虽然住着别墅 , 仍是困难人员”问题颇具说服力——很多网友认为涉事家庭富裕 , 是拿所在地或贫困地区农村区域的一般家庭条件做对比;可结合当地整体发展水平中看 , 这户家庭可能还是相对“困难”的 。
换句话说 , 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一样 , 参照标准也不尽相同 。透过别墅、皮沙发等细节 , 在外界看来已足够富裕的家庭 , 在当地的确可能处在相对“困难”状态——尤其是家中有“鳏寡孤独或患有重大疾病以及其他困难”情形 , 也符合慰问的一般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