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怎么写知识(如何撰写案例分析)( 三 )


第五 , 论证 。一是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条文的含义 , 若对法律条文理解上存在分歧的 , 运用解释法律的基本方法 , 如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和体系解释等方法 , 来确定适用相关法律条文的含义、适用范围适用及条件;二是 , 结合不同观点从学理上分析的立法的本意 , 以及法律条文本身是否存在漏洞 , 是否需要修补等等;三是 , 涉及其他法律的 , 还应论述清楚该法律条文与其他法律条文的关系(包括是否存在冲突等问题);四是 , 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风俗传统等问题的 , 亦要从这些角度并根据当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 。例如 , 涉及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确权案件 , 就应根据当时的土地制度和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分析;五是不同处理方式的社会效果等等 。
若在认定事实和证据上存在分歧的 , 还要从有关证据规则的原理分析庭审调查中 , 对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的效力 , 根据有效证据 , 按照认定证据的规则确认案件事实 。例如 , 在撰写《职工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的能否认定为工伤——于保柱诉临清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局工伤认定申诉案评析》中从《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目的、行政程序中的举证责任、诉讼中的举证范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从而得出“职工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 , 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证据不能排除非工作原因导致死亡的 , 应当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和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 , 认定为工伤”的结论 。
在法理论述中 , 不少同志喜欢用比较法分析论证 。比较有三种比较方式:一是用外国的法律与中国的法律进行比较 , 解决法律漏洞问题 。此种方法对拓宽思路 , 找到更好的处理路径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 ,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 , 法律体系不同 , 因此在介绍外国法律时 , 一定要介绍清楚制定相关规定时的社会背景 , 该规定的含义、适用范围及条件 , 适用的社会效果等背景情况 。否则 , 难以进行比较 , 难以预料将外国的法律规定移植到中国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 。二是用国外发生的类似案件的处理方式与该争议案件进行比较 。使用此种方法时 , 一定要将外国的类似案件的案情介绍清楚 , 是否真的与争议案件相类似 , 此外 , 还应将该国的国情及风俗习惯等问题介绍清楚 , 因国情不同 , 风俗习惯等不同 , 国外的处理方法就很难借鉴 。三是用国内其他法院类似的案件处理情况的利弊进行比较 , 从中找出对争议案件处理的最佳方式 。在这里需要注意 , 中国幅员辽阔 , 各地方的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多有不同 , 分析时不能忽略上述因素 , 否则南橘北枳 。
对争议案件一般应当提出自己的结论性意见 , 不能没有结论或结论含糊不清 。实在难以得出肯定性结论意见的 , 也应提出倾向性意见 。
四、指导性案件的撰写方式
指导性案例是为了法官准确适用法律 , 弥补法律较为原则以及滞后、漏铜等不足 , 采取的一种针对性很强并相当灵活性的指导方式 。指导性案例一般分为解决法律条文适用、具有典型性、疑难复杂性和新类型四类案件 。由于这四类指导性案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 , 撰写的方法亦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