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淄博:以技术创新“关键变量”提速“增量崛起”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采访人员赵瑞雪 通讯员王刚
“本月底 , 新华医疗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台套能够适应专线大产能需求的高速旋转式BFS(塑料瓶吹灌封一体机)将正式投产上市 。”8月19日 , 新华医疗制药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蒋孚波 , 轻抚着车间内仍在紧张调试的设备 , 满怀期待地说 。继率先打破BFS设备核心技术的国外垄断之后 , 该企业以科技研发创新“再加码” , 锚定国内首创又一次“加速奔跑” 。
科技创新 , 企业唱主角、站C位 。在淄博 , 一项项“国外垄断”、一个个“卡脖子”技术 , 正渐次破题 。随之而来的强大创新力 , 正为这座城市的产业增量带来无限可能 。
研发投入屡现新高
企业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主体 , 历经79年发展的新华医疗深谙其意 。
“传统注射剂领域正处于优化升级阶段 , 企业对BFS设备需求旺盛 , 但由于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 , 国内企业只能以高价购买 。”蒋孚波说 。新华医疗是国内首家研发生产BFS设备的企业 , 通俗说来 , BFS设备就是可应用于注射剂、滴眼剂 , 化妆品等产品包装的自动成型灌封机 。首台连续式BFS设备的投产 , 满足了国内企业对产量及产品质量的需求 , 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此次 , 高速旋转式BFS的投产 , 将进一步解决专线大产能需求 , 推动国内制药装备行业专业化、智能化发展 。对于新华医疗而言 , 一次次亮眼成绩 , 离不开连续多年倍增的研发投入 。
作为衡量科技创新实力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指标 , 我市始终不遗余力抓紧抓牢研发投入“牛鼻子” ,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
淄博首家独角兽企业——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也是一个因创新而生的企业典型 。
走在前 开新局︱淄博:以技术创新“关键变量”提速“增量崛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年3月 , 我市东岳集团名列2021年全球产业研发投入2500强 。正是多年来坚持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 , 东岳集团建成了全球一流的氟硅材料园区、完整的氟硅膜氢产业链和产业群 , 掌握了大量全球领先的技术 。备受关注的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今年截至7月 , 研发投入已达4100万元 。“科技创新不仅让企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政府给予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 , 更是以‘真金白银’的支持 , 让企业坚定不移走好创新发展之路 。”集团当家人张建宏深有感触 。
向创新要效益 , 以科技促发展 。
规上企业研发大投入 ,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占比也毫不逊色 。2019年成立的鲁诺特种电缆(山东)有限公司 , 是一家生产高柔耐折弯耐扭转工业机器人手臂专用线缆、特种高柔性耐扭转电缆的企业 。成立三年来 , 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13.66 % , 2021年实现营收627.75万元;位于临淄经开区的淄博蓝景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要从事环保用分离膜产品研发和销售 , 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5.06万元、197.99万元和343.24万元 , 占营收比重平均达24.4%……
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现出强烈创新意愿 。据初步统计测算 , 全市2021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实现较大增长 , 预计实现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5% 。
创新平台能级跃升
趁势而上 , 围绕企业创新诉求 , 我市加强与大院大所大校合作 , 构建起多元互补、开放共享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 “科技研发创新”策源地优势逐渐显现 。
今年3月25日正式获批建设的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 , 锚定全市科创平台战略标杆目标 , 高标准推进建设 , 以新型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 , 引入外部科技力量 , 盘活现有创新资源 , 打造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龙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