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5年,他在南海追寻地球演化的奥秘︱走近科学( 三 )


南海北部近百年尺度的陆源碎屑源汇搬运过程显示 , 台湾仅提供伊利石和绿泥石 , 通过等深流沿深海陆坡向西南搬运;吕宋仅提供蒙脱石 , 通过表层洋流由吕宋海峡向西搬运;而华南主要提供高岭石 , 在沿岸流和表层洋流的作用下主要西向搬运 。考虑到南海区域地质、海陆格局和气候条件 , 在晚第四纪以来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 从而推断南海北部这三个端元物源区 , 在晚第四纪以来保持不变 。
团队成员进而通过高分辨率分析深海岩芯的黏土矿物组合 , 定量恢复物源区供给的时间序列变化 , 发现晚第四纪两万多年以来 , 台湾给南海深海供给沉积物维持在40%~60% , 吕宋供给沉积物在20%~40%范围 , 而华南供给沉积物主要分布15%~25%范围 。这显示台湾是南海北部深海陆源碎屑物质最重要的物源区 。
提出黏土矿物比值“蒙脱石”可作为南海第四纪东亚季风演化的沉积学替代指标
东亚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由于季风系统的气象学信息无法直接保存在地质记录中 , 因而恢复过去季风气候演化的研究 , 都是通过替代指标的分析来进行的 。
陆地研究已揭示 , 黄土层序的粒度和磁化率、华南石笋的氧同位素 , 都能作为东亚季风演化的良好指标 。但海洋沉积可能是受到海陆相互作用的强烈影响 , 以往研究提出的多种海洋沉积替代指标 , 都没有被广泛采纳 。
刘志飞团队通过南海黏土矿物源汇过程的大量研究 , 揭示出蒙脱石主要形成于周边岛屿火山岩的快速化学风化作用 , 记录了同时期的东亚夏季风气候条件;伊利石和绿泥石形成于周边陆地和岛屿的机械剥蚀作用 , 与强烈降雨引发的侵蚀能力、或东亚季风相对寒冷的气候条件有关 。
因此 , 他们提出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 , 是南海第四纪东亚季风演化的良好指标 。比值高 , 代表夏季风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增强的化学风化作用;比值低 , 指示冬季风相对寒冷气候条件下 , 减弱的化学风化作用;或是强烈降雨气候条件下 , 增强的机械剥蚀作用 。
南海第四纪以来 , 东亚季风表现出与海平面变化相一致的演化特征 , 呈现四万年的斜率周期 , 于120万年~40万年期间盛行夏季风;在晚第四纪冰期旋回中还具有梁万年岁差周期 , 显示东亚夏季风演化具有热带驱动特征 。
刘志飞团队的这一项目研究成果 , 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发表52篇学术论文、专著1部 , 其中SCI收录论文36篇 。代表性论文(8篇)总被引用847次 , 其中他引627次 , SCI他引399次 。
“世界科学”联合“赛先生”微信公号 , 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下 , 开辟“走近科学”栏目 , 对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奖励的成果进行科普化报道 。
历时15年,他在南海追寻地球演化的奥秘︱走近科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END
记得在看、点赞、
来源:世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