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的一束“海光”,正在让中国半导体发展之路更清晰( 二 )


模式之变:半导体产业链的高度协同性 , 决定了其必须以产业集群生态的模式来建立优势 , 硅谷、新竹产业园、九州硅岛莫不如是 。因此 , 国产半导体产业必须从单一企业、单一能力的发展模式 , 转变为生态聚合、产业集群型协同发展 , 可喜的是 , 近年来多个城市在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不断推进 , 做大做强生态成为行业共识 , 已经诞生了不少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就提到 , 海光信息上市是中国科学院推动价值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的硕果 , 未来将对培育产业集群做出新的贡献 。
基于上述产业三变 , 中国半导体企业如果能把握住机会 , 将大有作为 。海光信息就是抓住变革机遇、能而有为的代表 , 成功打开了发展空间 。其上市招股书显示 , 2021年因市场需求增长和DCU产品的规模化销售实现盈利 。
海光信息做对了什么 , 是我们要为半导体发展之路所探寻的答案 。
光之舞台 , 点亮新机
有一个古老的寓言 , 老师要求学生买样东西把黑暗的房间装满 , 有人买了干草 , 有人买了蜡烛 , 用光明照亮了整间房屋 。为什么海光信息能把握住产业变革 , 成功登上时代舞台 , 或许可以从这束“海光”点亮的四个位面来理解:
位面一:技术 。半导体的商业化成功一定是以技术创新与突破作为前提 , 高端处理器设计复杂 , 核心技术此前仅掌握在几家国际领先企业手中 , 海光信息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 在高端处理器及相关领域开展了系统化的知识产权布局 , 成为目前少数几家同时具备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研发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其招股书显示 ,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 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 179 项(其中发明专利 136 项)、154 项软件著作权和 81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 。技术研发为海光信息奠定了核心优势 。
位面二:产品 。肖克利奠定了硅晶体管的发展方向 , 但成功实现集成电路规模化制造的却是“八叛逆”成立的仙童半导体 , 这一段历史公案也说明 , 成功的技术未必能转化成成功的产品 。显然 , 海光信息跨越了由研到产的鸿沟 , 所研发出的第一代、第二代 CPU 和第一代 DCU 产品的性能均达到了国际上同类型主流高端处理器的水平 , 产品性能逐代提升 , 功能不断丰富 , 顺利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
位面三:市场 。历史经验证明 , 半导体企业必须打开强劲的市场需求 , 来摊平高昂的研发投入 , 进入良性循环 。从海光信息的产品线中不难看出 , 其核心产品CPU 系列支撑通用计算服务 , 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或领域 。海光 DCU则 面向大数据处理、商业计算等计算密集型应用领域 , 以及人工智能、泛人工智能类运算加速领域 , 是如火如荼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加速 , 其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扩大 。
位面四:生态 。业内有句话 , 撼山易 , 撼生态难 , 做大“朋友圈”是一件难事 , 也是中国半导体企业向产业上游发展的必经之路 。生态建设方面 , 海光信息一方面加强自身产品的兼容性 , 海光 DCU 协处理器能够较好地适配、适应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另一方面 , 主动融入国内外开源社区 , 提供适用于海光 CPU、海光 DCU的适配和优化方案 。同时 , 通过海光产业生态合作组织 , 凝聚了数千家上下游合作伙伴 。多管齐下 , 吸引多个软硬件企业拥抱海光 , 研制基于海关高端处理器的国产整机系统、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 , 初步形成了“芯片设计与制造—整机系统—软件生态—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 为未来集群式创新提供了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