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古代清明节又称“柳节”)( 二 )
至唐宋时期,因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巳节渐渐合一,插柳、戴柳之风更加盛行 。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三月三日,(唐中宗)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 。”三月三本是上巳节,上巳节的主题是以搞好公共卫生为目的的“祓禊”,主要活动是家中沐浴及水边洗濯,以除污垢及邪气 。三节合一后,戴柳也成为节日习俗之一,并与上巳节的主题合流 。“免虿毒”就是避免各种虫毒的侵害 。
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说:“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 。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 。”旧俗以冬至后105天为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两三日 。宋人的习俗,是在寒食节前用面粉做嵌有枣子的馒头,并做成飞燕状,然后用柳条串起,插在门楣上,名为“子推燕”,可见门上插柳的确与纪念介子推有关 。
此外,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吴自牧的《梦粱录》等,均记载了清明节“家家杨柳插门”的习俗 。
插柳、戴柳之风演变至明、清时期,又增加了一些含义 。据清人顾禄的《清嘉录》记载,在江苏吴地一带,每逢清明日,“满街叫卖杨柳,人家买之,插于门上 。农人以插柳日晴雨占水旱,若雨主水 。”古民谚也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之说 。
清明戴柳,还有纪年华、惜红颜之意 。青青杨柳,是春天的信号,也是青春的象征 。古代女子及笄上头(举行成人礼),多在清明节期间,束发插笄后,再插上柳枝或戴上柳圈,更显青春亮丽 。
【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古代清明节又称“柳节”)】
- 空中俯瞰我国最大原油基地渤海油田 相当于2.6个北京市的面积
- 一箱多出的热饭菜温暖了核酸采样点的冬夜
- 曾光:西安疫情是武汉封城后最严重的一回
- 《亲爱的》原型孙海洋儿子找到了!9名嫌疑人落网
- 你是我的荣耀
- 大爷大妈硬核相亲火爆出圈,有些甚至成了年轻网友的下饭剧
- 当上非洲酋长的中国小伙已回国 称与非洲“土皇”仍保持联系
- 当上非洲酋长的河南小伙:级别仅次于当地土皇
- 事关你的钱包!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开始确认啦
- 最会滑雪的电力抢修队:运动员跨界当上冬奥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