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北京赴内蒙古支教老师:分数之外,孩子们更需要情感教育
文章图片
郑飞翔为阿尔山的学生们讲课 。受访者供图
【对话北京赴内蒙古支教老师:分数之外,孩子们更需要情感教育】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市扶贫协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有302人被评为“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个人”,郑飞翔是其中之一 。
2019年8月,郑飞翔从北京赴内蒙古阿尔山市第一中学支教,担任执行校长,同时负责高一和高三的政治课程教学 。在将近两年的支教帮扶中,他和支教团的老师们把北京的教育资源与阿尔山对接,完善了当地的课程体系,将学校本科上线率翻了一倍 。与此同时,他们与当地的师生也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
“支教老师就像是教育的‘送货人’,要把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爱心,‘送’到当地师生的手中 。”郑飞翔认为,分数固然重要,但在教育帮扶过程中,孩子们更需要的是情感教育,很多学生长期离家,与父母分离,他们更需要被尊重、被关注和关爱,需要有人陪伴 。支教老师通过与孩子们像家人一样的相处,给予他们关爱,传递为人处世的价值观,让孩子们怀有自信、安全感,这具有更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
观念文化有差异,简单复制北京教育模式行不通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到内蒙古阿尔山支教的?
郑飞翔:2019年8月我到内蒙古阿尔山支教,在阿尔山一中带高一和高三两个班的政治课,每周上12课时和一个晚自习 。2020年北京东城区加大对阿尔山的教育帮扶力度,我留在阿尔山延长支教了一年 。
新京报:支教团队怎么对当地进行教育帮扶?
郑飞翔:2018年,北京二中和阿尔山一中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阿尔山一中挂牌北京二中阿尔山分校 。这三年来,除了常驻团队,北京陆续派来了支教老师24人次 。
在北京东城两委和北京二中集团的帮助下,我们把北京的教育资源与阿尔山分校对接,完善当地的课程体系,比如开设德育系列课程、旅游专业课程、开办社团等 。北京支教团队的老师还和当地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带动提高当地的师资教育水平 。
北京二中和阿尔山分校还开通了远程教育专线,在新冠疫情期间,开展网上教研和线上课程分享 。我们也动员社会力量和学生,给阿尔山分校的师生募捐图书,以及计算机、投影仪、桌椅等教学物资 。
经过帮扶,2020年阿尔山分校有6名学生达到了本科线,比上一年人数翻了一倍 。
新京报:教育帮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郑飞翔:因为两地文化、行为方式、观念都有较大差异,当我们想要把一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融入当地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尊重当地人的习惯,结合实际情况一点点进行磨合,简单地把在北京二中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复制过来是行不通的 。所以在支教的过程中,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老师们的沟通,以及相互间的征询意见和商讨至关重要 。
支教老师要当好教育的“送货人”
新京报:阿尔山的学生和老师有怎样的特点?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郑飞翔:这里的学生非常可爱、朴实和真诚 。人们常说“上帝是公平的”,我一直认为,并非所有的差异都是差距 。阿尔山处在我国的边陲林区,常年酷寒,产业也单一,很多学生家庭经济都有困难 。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阿尔山乡村里的孩子见过的世面、了解的知识相对“窄”一些,但他们在别的地方是“宽”的,比如他们有着去成人化的纯粹、童真和可爱,特别朴实和宽容,很好相处,与老师的关系非常融洽 。
有个我教的高三学生,父母在东北打工,她一人在学校旁边租房住 。有个星期天,她忽然打电话叫我下楼,我一看,她手里拎着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着四盒菜跟两盒米饭 。她说:“老师看您平时也不能回家,太辛苦了,我想让您尝尝我的手艺 。”当时是冬天,天快黑了,气温很低,我听到后又感动又心疼 。回到宿舍我摆上菜,刚吃上就收到了学生的微信,问我“老师,我做的菜好吃吗?”当时我的眼泪就涌上眼眶了 。
- 空中俯瞰我国最大原油基地渤海油田 相当于2.6个北京市的面积
- “双向奔赴”!河南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抗疫贡献力量
- 北京朝阳首位AI主播明日上线
- 今年北京地下水已回升近5米,最大点位达30米
- 北京冬奥志愿者,用最绚丽的色彩点燃奥运时刻!
- 北京地铁2号线前门站5日起恢复运营
-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将出席北京冬奥会
- 探访北京海淀确诊病例居住地:不同单元分级管控
- 4000余名新兵进藏 奔赴高原战位
- 江苏银行北京分行签约合作北京首批 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代偿补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