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妣是什么意思(墓碑上“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 二 )


什么是谥法制度?
依王国维先生的考据,从周朝开始,盛行了谥法制度,一句话解释就是生的人对于死的人的评价定论 。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里总会出现句“一切功过,后世自有定论”的台词 。古代君王死后都有谥号 。谥法是对一个人功过与否的评说,可以说那时候不管是做皇帝还是做官,都生怕死后背负“恶谥”,连累后世子孙颜面无光 。
皇帝死后的谥号由大臣们商议评定,比如汉文帝、汉武帝,就是谥号评定的文和武 。曾国藩被称作“曾文正公”,文正即是清政府给他的谥号 。谥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一个人的德行,也传扬了一个人的德行 。儒家文化的兴起,谥法被纳入礼教的重要范畴,而礼教对于宗法文化的影响又是很巨大的,宗法文化又进一步渗透影响到平民,人们对于死后的名节犹为在意 。
考妣是什么意思(墓碑上“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考妣是什么意思(墓碑上“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

所谓上行下效,谥法曾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向平民化发展,可以子议父 。至明清时谥法为皇帝所独有 。虽然平民没有资格受谥,但是对先人身后名的重视却流传了下来 。
显考、显妣
普通人在生前,不可能有机会向社会“立功、立德、立言”,但是身为父母,可以不辞辛劳养育、尽心尽力地教导子女,子女对于父母的教导养育,可以表示尊敬和赞美 。
因此即便在乡间,也可以看到墓碑上刻有“显考、显妣”的字样 。“显”,可以解释为有声名、有地位,表达子女对已故父母的敬意,表示其生前的德行良好,值得远播 。这也是我们“孝”文化下,对先人身后名的另一种“顺”的表达 。
考妣是什么意思(墓碑上“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结语在西周之前,因为没有祭墓的习俗,所以不起坟更不留标志 。汉代开始,流行筑墓,于此同时,墓碑也应运而生 。立碑起于东汉时期,在坟前立下石碑,刻下死者生前的履历,在缅怀的同时,也是一种颂扬 。
墓地是民间在孝道教育下的核心的表达场所 。诔文、立碑、祭奠,已经在时间的冲刷下化繁从简,尽管丧葬的仪式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后辈对先人的孝,也是传统礼教的一种遗留形式,同时墓葬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大参考 。但是,时代决定了丧葬的方式,一切繁冗的仪式和筑墓,都要让度给环境资源 。
我们可能无法向以前的人那样,知道碑文上的字的具体含意,但是内心的缅怀与思念是不变的 。就像《寻梦环游记》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失 。所以我们的文化催生了清明节这样的节日,让我们在忙碌的一年里,去祭拜离去的人,也因为这思念,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般可寄哀思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