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菌草技术扎下友谊之根

中国专家对巴新农户进行蘑菇种植培训 。中国援助巴新菌草、旱稻技术项目组供图
在国内外举办266期菌草技术培训班,培训上万名学员;在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菌草技术培训示范中心和基地;菌草技术被翻译成15种文字,推广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林占熺教授1986年发明的菌草技术,不断走出国门,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治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
野草变“金草”的故事不断传颂
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新)东高地省戈罗卡近郊,家庭主妇扎卡阿博里每天到自家菌草地采摘蘑菇 。去年,仅种菇一项,扎卡阿博里收入1.5万基纳(1基纳约合1.83元人民币) 。当地大部分家庭种植咖啡和蔬菜,年收入只有一两千基纳 。她告诉本报采访人员:“菌草和鲜菇易种植,不需要化肥和农药,运输方便,经济效益是过去种植包菜的20到30倍 。通过种植蘑菇,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孩子缴学费、购置新衣物和其他日常用品也不再感到特别困难 。”
东高地省省长彼得·努姆把菌草视为“中国援助东高地省的礼物” 。目前,东高地省的菌菇种植农户超过700户,其中70%以上是妇女 。努姆说:“这是我们的脱贫致富草 。”
巴新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1997年,应东高地省政府邀请,中国专家组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在东高地省鲁法区建立菌草技术示范点,帮助人们脱贫致富 。
这一帮就是20多年 。中国援助巴新菌草、旱稻技术项目组组长林应兴告诉本报采访人员,中国专家组的努力没有白费,菌草产业成为东高地省继咖啡之后的第二大产业 。至今,专家组累计在当地举办18期菌草技术培训班,共培训1337名学员 。
在斐济,1公顷菌草可以养30头牛或300只羊,在菌草喂养下,牛羊出栏量大幅增加,菌草技术被斐方誉为“岛国农业的新希望”;在非洲国家莱索托,因为投资少、见效快,7至10天即可收回菌袋成本,菌草被视为快速致富的好方法;在南非,小农户用“10平方米菇场”实现年产1.2吨鲜菇,当地妇女第一次收获蘑菇时高兴得载歌载舞……在越来越多国家,野草变“金草”的故事不断传颂,菌草技术架起一座座友谊桥梁,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着中国智慧 。
物尽其用,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布莱辛·恩卡赛的农场坐落在莱索托首都马塞卢北部的一座山上,这里种植果树和蓝莓 。中国专家正在向他传授菌草种植技术 。“中国恩达得(当地语言对成年男性的尊称)就地取材,教我建起了大棚,培育菌草 。”
莱索托多山,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畜牧业,因牲畜散养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有一天,我偶然路过菌草基地,怀着好奇心进去参观 。没想到结识了中国恩达得,他们教会了我种植菌草 。”恩卡赛表示,在大范围种植菌草后,农场附近的河水都变得清澈起来 。
“这也是我的防风治沙环保草 。我的目标是在剩余的土地上都种上菌草,把牲畜圈养起来,让土地肥起来 。”现在恩卡赛感兴趣的,是用菌草作绿色能源 。“菌草产生沼气能发电;有了电,可以用水泵抽水灌溉;沼气残渣可以作为果树肥料……”物尽其用,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
30岁的切波·赫夸也经由中国专家指导而成为蘑菇种植户,同时用菌草发展畜牧业 。“中国援莱索托菌草技术合作项目组的专家,把菌草知识系统地传授给我 。2018年,我还获得了去中国参观学习的机会 。”
那次访问,赫夸得知了巨菌草的效用 。巨菌草根系强大,可有效改善土壤,提高土地蓄水保水能力,防风固沙效果明显,可用于植被修复和低碳经济 。作为一项新型生态治理应用,巨菌草可以在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认识到菌草的巨大价值后,我心中产生了新的想法,这个产业可以做得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