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耕地总量19.18亿亩 林地草地等10年增2.6亿亩

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并于昨日(26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有关情况 。“三调”结果显示,2019年末全国耕地总量为19.18亿亩,控制在国家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内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湿地被新增为一级地类 。
严格区分耕地和园地
2018年9月,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面查清了我国国土利用状况 。
“三调”成果显示,全国耕地数量为19.18亿亩 。“10年间,耕地减少了1.13亿亩,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广华介绍,这其中既有耕地流向林地、园地等地类的情况,也有林地、园地等流向耕地的情况,总的来看,耕地净流向林地1.12亿亩,净流向园地0.63亿亩 。
在耕地上种果树、茶树等,如果耕作层没被破坏,是否仍可以被当作耕地来看待?对此,王广华表示,在管理上,耕地和园地始终是两个并行的一级地类,二者在种植作物、种植方式、种植收益、对耕作层和耕作条件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从耕地保护来看,严格区分耕地和园地,可以有效支撑对耕地“非粮化”的管控,更好地落实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相关规定 。
王广华表示,从全国层面看,目前的耕地数量控制在国家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内,“但综合考虑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在耕地保护方面,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
湿地被新增为一级地类
据介绍,基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考虑到湿地的生态功能与林地、草地、水域等有很大不同,“三调”将湿地调整为与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并列的一级地类 。
全国共有湿地3.52亿亩 。其中,红树林地40.6万亩,森林沼泽3311.75万亩,灌丛沼泽1132.62万亩,沼泽草地16716.22万亩,沿海滩涂2268.5万亩,内陆滩涂8829.16万亩,沼泽地2905.15万亩 。湿地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四川、甘肃等7个省份,占全国湿地的88% 。
此外,全国园地总量为3.03亿亩,林地总量为42.62亿亩,草地总量为39.68亿亩 。10年间,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合计净增加了2.6亿亩 。
“三调”结果显示,我国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生态建设格局在局部地区还不稳定,必须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自然资源部表示,下一步,在“三调”形成的数据库基础上,将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 。同时,对“三调”发现的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 。
建设用地要节约集约利用
“三调”结果显示,全国建设用地总量为6.13亿亩,较“二调”时增加1.28亿亩 。总体看,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总体相适应 。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决定了土地供需矛盾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着力提高用地效率 。”王广华介绍,从“三调”数据看,城镇用地总规模达到1.55亿亩,一些地方存在大量低效和闲置土地;村庄用地总规模达3.29亿亩,总量较大、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潜力较大 。这些正是今后推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着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