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出路在哪里( 三 )


2015年至今,小贷行业优胜劣汰加剧,洗牌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 。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关于2015年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一些省份超过1/3的小贷公司不能正常营业 。伴随行业的“分水岭”,小贷行业也走到了从业人数的转折点 。2015年,从业人员有11.73万人,而2020年末,小贷公司从业人员数仅为7.22万人 。
受疫情影响,小贷公司生存环境雪上加霜,萎缩速度在2020年明显加快 。央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四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118家 。仅一年时间里,小额贷款公司就减少了433家 。
据一位资深从业者估算,到2021年初,还能正常经营运转、良性发展的小额贷款公司可能不足行业的三分之一,这种萎缩态势可能仍将持续 。
此前,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杨国平对小贷公司的发展还比较乐观,2013年,他在陆家嘴论坛上曾提出建议,可以在小贷公司中挑选一些质量比较高的,转成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以往之所以乐观,是建立在‘行业发展环境改善、各项配套政策完善’愿景上的 。”杨国平说,然而,近年来,小贷行业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各项政策也迟迟没有到位 。虽然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小贷行业需求仍然很大,“但若发展环境没有大的变化,我对小贷公司的发展前景表示谨慎” 。杨国平说 。
尴尬何解
明确身份“打开正门”
小贷公司的尴尬谁来解?又该如何解?
杨国平分析,造成小贷公司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小贷公司自身原因,也有行业发展环境政策不友好的原因 。从小贷公司自身来说,部分小贷公司经营及风控能力较差,经营艰难,利润率大幅降低甚至亏损,股东加速撤资,退出市场;从行业发展环境来看,行业定位模糊,行业立法、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相关配套政策缺失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小贷公司陷入尴尬境地 。
“刚开始进入小贷行业时,很多投资人对行业并没有充分的认识 。”芮峰认为,这就导致部分小贷公司的定位出现偏差,偏好“垒大户”或者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最终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目前从行业整体来看,萎缩的态势不可避免 。
但这也不意味着小贷公司就没有出路 。芮峰认为,现在行业中也有定位精准、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势头较好的小贷公司 。这些公司不仅在行业内获得认同,也得到了银行、国际投资机构等的信任,能够从外部获得较多融资,这也是业内所有公司努力的方向 。
对于小贷公司未来的发展来说,尽快明确身份仍然是关键 。“小贷行业目前遇到的‘融资、税务、司法’等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小贷公司身份不明确有关系 。”杨国平认为,小贷公司所从事的“借贷”业务,所接受的行业监管,完全符合金融机构的定义,只要明确了小贷公司“金融机构”的身份,相关问题将迎刃而解 。
这也是10余年来,小贷公司的共同呼声 。近年来,行业从业者、业内专家多次呼吁加快立法,为行业发展“开正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 。
近期,小贷公司在身份认定上已经往前迈出了一步 。2020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批复》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等7类地方金融组织属于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 。
“在司法解释中被认定为金融机构并不等同于小贷公司在法律上就是金融机构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司法解释中被认定为金融机构,虽然可以表明包括小贷公司在内的7类地方金融组织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得以确认,但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这一关乎小贷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亟需上位法进行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