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出舱“问天”再燃传承创新之力
本文转自:中工网
【热评丨出舱“问天”再燃传承创新之力】北京时间2022年9月2日0时33分 , 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 , 完成全部既定任务 , 陈冬、刘洋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 , 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说实施舱外作业正在成为中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工作常态 , 但每一次都有不同之处 。这一次出舱 , 央视采访人员提到了五个“新”——新人、新舱、新臂、新路径、新状态 。每一个“新”里 , 都包含着中国航天人不断展开新尝试、迎接新挑战的坚定 , 以及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斗的传承力量 。
此次已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五次出舱 , 也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建造阶段后的第一次出舱 。全新状态下 , 仍有两个小细节是我们熟悉的 , 一是那句“我已出舱 , 感觉良好”再次从太空传来 , 二是舱外航天服上的名字 , 让我们知道原来王亚平、叶光富都曾穿着这套衣服出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 ,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 , 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 , 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中国航天代代相传 , 不断超越 。此次“出舱新人”的工作 , 就因为有了前人不断增加的经验 , 效率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 比如之前全景相机的抬升需要花费几十分钟 , 但这次只要把螺丝拧松一抬升就可以 , 所以刘洋完成起来很轻松 。
其实 , 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6月5日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之时 , 就创下了一个“新”——这是首次全部由第二批航天员组成的飞天英雄集体远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正式启动 , 从第一批航天员到第二批航天员 , 不断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注入新力量 , 不断推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一步步稳步前行 。
神舟十四号再叩苍穹 , 问天实验舱升空 , 中国空间站“一居”变“两居” , 为更多学科的空间科学实验提供了全新环境、全新内容、全新角度 。此次出舱 , 航天员首次使用了问天实验舱上搭载的小机械臂 , 第一次去验证了舱外主路径转移路径 , 最吸引网友的 , 是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舱 , 这里空间更大、行动更便捷 , 而且出舱口朝向地球 , 视觉效果就像陈冬说的“地球那么近 , 扑面而来” , 很是令人震撼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就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次出舱任务进行之时 , 地球上的中国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观看 , 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开学第一课》中跟他们分享自己从太空回到地球生活的趣事 。节目中那些孩子钦佩的眼光、灿烂的笑容 , 都让我们相信 , 传承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发芽 , 科技的梦想已在他们心中点燃 , 祖国的荣耀也一定会在未来 , 更多次地被写入太空 。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验证问天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设备性能
- 神十四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 6小时只能喝一瓶“矿泉水”
- “问天”开门大吉!航天员这次出舱“门”更宽了
- 中报PK丨手机、汽车需求分化 芯片企业“失之东隅”能否“收之桑榆”
- “太空天路”全程护航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
- 聚焦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丨人工智能商业化,还要摸索多久
- 神十四航天员顺利出舱 西安科技搭建“太空天路”
- 门更大、绳更长、灯更多!出舱3.0装备升级
- 中国发布丨美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两款芯片 外交部、商务部回应网
- 岳麓“峰味”丨拓维信息李新宇:强技术、引人才,方能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