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这些低龄孩子为何迷失在虚拟世界?

_本文原题是:触目惊心!这些低龄孩子怎么了?
5岁孩子每天触网3小时;母亲午休被孩子刷走2.8万元……这些真实案例触目惊心 。为何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会迷失在虚拟世界?
1
这些低龄孩子怎么了?
“警察同志,能帮我教育下孩子吗?他才5岁,就拿我手机玩游戏还充了钱 。”安徽省六安市的张女士带着5岁的儿子小涛来到六安市城南派出所报警 。张女士说,平均算下来儿子每天接触网络至少有3个小时,如果不让他玩的话,就会生气、哭闹 。无独有偶 。安徽省芜湖市的刘女士在午休时,被沉迷游戏的9岁女儿转走2.8万元,也因此报警求助 。由于去年疫情期间需要上网课,刘女士便给女儿注册了一个QQ账号,方便小青用平板电脑上课、交作业等 。一天,小青看到一个网络博主发布的“一天免费领游戏皮肤”信息,就主动加入了对方QQ群,并和QQ群主成为好友 。在这个群主的“指导”下,小青趁刘女士午睡时,拿走了她的手机,躲在卫生间将门反锁后,按照要求一步步点开了链接、发送验证码直至完成转账 。其间,刘女士听到了几声短信提示音后醒来,去卫生间找小青,等到小青打开门后,刘女士发现自己手机里的28397元分3次被转走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
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 。
多名办案民警认为,网瘾低龄化趋势明显,网络诈骗也开始瞄准缺乏辨别能力的低龄人群 。
触目惊心!这些低龄孩子为何迷失在虚拟世界?
文章图片
小青和妈妈来到派出所报警
2
谁让孩子误入“深渊”?低龄网民增多,背后有多重因素 。
一是“触网”便捷化 。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调查发现,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达到74.0%,其中自己有上网手机的为63.6% 。
二是缺乏陪伴和亲密的亲子关系 。
“许多家长要么没时间陪伴孩子,要么在陪伴时做别的事没有真正优质的亲子时光 。”安徽省合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长林林认为,沉迷网络或游戏的孩子,往往是现实中和家庭没有很好的亲密关系,因此转向网络寻求温暖,觉得在网络中会获得认可和陪伴 。
三是网络平台审核不严,网游“实名制”落实不到位 。
“好多视频平台,可能本身内容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总会弹出小广告,孩子随便点一下就会跳转到下载界面或者使用界面 。”张女士说 。六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邹钧认为,一些网络游戏的“实名制”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未成年人会拿着父母、兄长的身份证注册账号,很方便就可以不被“防沉迷” 。
3
如何筑牢防线拉高底线?面对网瘾低龄化趋势,受访民警、家长、专家等认为,
应筑牢防线,拉高底线,让网络成为工具而非“深渊”,减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
【触目惊心!这些低龄孩子为何迷失在虚拟世界?】教育部已经印发通知: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对此,各方认为,除了校内禁止外,校外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也应有明确时间标准和使用范围 。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自己使用手机及网络的时间,给未成年人树立正确榜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有的儿童不到一岁就会被家长塞手机进行安抚 。应健全相关法律规范,对儿童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作出一些限制,比如多大年龄的孩子不能接触手机,让父母有基本的常识和了解 。多名受访家长和基层干警建议,净化未成年人常用软件如社交平台、视频平台上的游戏广告,减少自动跳转的可能 。此外,游戏平台在注册、充值时应进一步加强技术识别手段,采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多重身份验证,减少未成年人盗用父母身份及转账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