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里呈现了两个当代典型家庭:鸡血家庭和佛系家庭( 三 )


按照孩子的现实情况,以他自己为主角,做好自己“脚手架”的辅助角色,才能让孩子按部就班地、稳扎稳打地向前走 。孩子的人生不是只有幼升小、小升初、中高考,引导他成为一个独立而自主的人,才是教育的本来面目和终极目标啊 。
少一些和别人比较的偏执,舍弃自己的贪婪、攀比的欲望,或许才能让孩子收获一个可以喘息的成长空间 。
别拿自己人生的遗憾,在孩子身上较劲
这一点,我在田雨岚身上的感受最深 。
被婆家看不起、在娘家直不起腰杆(因为自己的妈妈当年是第三者插足),田雨岚的自尊心是脆弱而又敏感的 。
“您知道我的处境多难吗?我是娘家娘家挺不起腰板,婆家婆家看不起我 。我为什么逼着子悠好好学习呀,因为只有凭自己本事,拼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
老公是个富二代,但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儿子的课外班辅导费还需要公婆接济,田雨岚一直要看婆婆的脸色过日子 。
但偏偏她又很好强,希望自己可以有朝一日摆脱婆婆的掌控、赢得继父的高看,所以她用孩子优异的成绩来提升自己的家庭地位,等儿子长大成才的那一天,她也就彻底有了扬眉吐气的资本 。
所以“晒娃”证明自己,成了她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情 。
饭桌上让娃背圆周率:
爷爷奶奶来了让儿子把奖杯拿出来:
她的育儿焦虑来源于自身的成长伤痛,她对儿子子悠在学习上的偏执、疯狂也因此而起:
只有我培养出一个样样优秀的儿子,婆家才能高看我三分,娘家那里我也能把南俪比下去 。
她看似一直在鸡娃的赛道上遥遥领先、对孩子的学习早早地就能拎得清,但她的心态也成了孩子成长路上非常沉重的枷锁 。
让孩子成为证明自己的KPI指标,打根儿上就错了 。
如果我们能舍弃对自我的执念、对虚荣心和欲望的满足,或许孩子就能得到属于他自己的人生选择权 。
不出意外,这部剧往后的发展,我掐指一算,八成是被田雨岚疯狂鸡娃的子悠,因为失去了太多自由而不开心了;
原本快乐成长后来被鸡得全家“鸡飞狗跳”的欢欢,和妈妈南俪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
但最终,他们一定都会达成亲子和解,并在学习和快乐之间平衡 。
电视剧充斥着处处和解的happy ending,但我们的日子,我们陪娃的日子,还得苦乐并行地往前走 。
“反对鸡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以至于这部剧也被一些批评的声音称之为“贩卖焦虑” 。但作为“局中人”,我倒是认为这部剧像我们鸡娃生活的一面镜子,给我们照见自己、反思自己的机会 。
现实就是这样,想要学习好,一定会牺牲部分玩乐的时间;想要获得进步,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想要轻轻松松获得好成绩”,可能真的只是一种乌托邦的美好设想 。
然而,学习必然是辛苦的,却不应该是痛苦的 。一旦孩子觉得学习是痛苦的,那一定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
希望我们可以在育儿这条路上,时时刻刻保持“把握好度”的意识,并提醒自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
请一定要放下“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家的差”这一妄念 。我多次在文章和讲座中说过:
孩子出生的时候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满满的出厂配置降临这个人世的 。初生婴儿更像是一颗种子 。父母要做的,就是放他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只要做好这些辅助工作,搭建合适的环境,种子自己就可以茁壮成长 。有时候,为了让他更好的成长,父母还要适时往后退一步,不然可能遮住了他赖以生存的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