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聚科技兴产业强(科技视点·创新驱动看高新①)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人才聚科技兴产业强(科技视点·创新驱动看高新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才聚科技兴产业强(科技视点·创新驱动看高新①)】易思维的研发实验室 。
易思维(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人才聚科技兴产业强(科技视点·创新驱动看高新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的科研人员进行新材料性能参数测试 。
朱旭洁摄(人民视觉)
开栏的话
科技兴则民族兴 , 科技强则国家强 。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蔓延的世纪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国家级高新区 , 创新态势如何?在加快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探索、新举措?
经科技部火炬中心推荐 , 本报采访人员深入采访了7家国家级高新区 , 陆续推出“创新驱动看高新”系列报道 , 敬请关注 。
来到钱塘江南岸的杭州高新区(滨江) , 但见绿树葱茏繁茂、楼宇错落有致 。用“小而美”来形容这个区划面积只有72平方公里的高新区 , 似不为过:它的面积占浙江全省土地面积不到1‰ , 2021年GDP突破2000亿元 , 占全省的2.75%;今年上半年实现GDP 1056.2亿元 , 同比增长4%;今年新增上市高新企业3家 , 总数增至66家 , 位居全省前列 。
杭州高新区是如何实现“承压前行、稳中有进”的?
“抓住创新不放松 , 一张蓝图绘到底 。”杭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郑迪说 ,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首批高新区之一 , 我们一直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 , 自觉遵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 , 在引才留才、科技研发和产业培育上不断探索 , 形成了‘人才聚—科技兴—产业强’的良性循环 。”
人才为本
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 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
“与杭州高新区打交道 , 我知道了什么叫‘求贤若渴’ 。”易思维(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思维”)创始人兼CEO郭寅说 。
那是2017年 , 当时易思维正在进行A轮融资 , 准备大干一番 。杭州高新区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 , 立刻带队北上 , 登门拜访 , 诚邀易思维到杭州创业 。
经过实地考察 , 郭寅很快拿定主意:把公司总部搬到这里!促使他做出这一重大决定的 , 是高新区引才的气魄 。当时公司已有近百人 , 20多名研发骨干已安家 , 总部搬迁困难不小:家庭要换房、爱人要换工作、孩子要换学校、办公楼和厂房要重新建……结果 , 高新区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 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 。
“办公场地和员工的困难都解决了 , 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郭寅很快就带领创业团队来到这里 。短短几年过去 , 易思维已今非昔比:员工增加到400多人 , 研发的数十种工业视觉检测成套装备体系 , 在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数十家汽车厂商的200多个整车厂大显身手 , 让汽车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实现了规模化、系统化应用 , 还拿到了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订单 。
“我们感觉很幸福 。”郭寅说 , “这里不仅是创业创新的热土 , 也是让人来了就不想再离开的心安之地 。”
“发展高科技产业 , 科技人才是核心 。”郑迪告诉采访人员 , “我们一直坚持‘以人为本’ , 在引才留才上下功夫 , 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上做文章 。”
据当地人才办负责人介绍 , 从2010年推出“5050计划”以来 , 杭州高新区始终围绕科技人才的特点和需求 , 在人才引育和人才评价上下功夫 , 在子女教育、人才安居、资源协同等方面不断探索 ,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人才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