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秦岭深处绽放(保护区里的年轻人)( 二 )


“这些年 , 除了巡山 , 保护区还会提供很多科学研究的机会 , 这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 。”王江涛说 。据介绍 , 2014年起 ,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了小型科研基金 , 鼓励年轻人开展科研和监测活动 。截至目前 , 保护区的30多个年轻人中 , 先后有20多人主导或参与完成了17个科研项目 。
“保护秦岭 , 必须建立一支有钻研精神、有干劲的基层队伍 。近两年 , 这些年轻人发表的5篇研究论文 , 有3篇登上了核心期刊 。我为他们自豪!”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级调研员司开创说 。
“巡山几年来 , 越来越深爱”
“又上山呀?快进屋 , 婶儿刚摘的猕猴桃 , 来尝尝!”村民贵玉琴听到门外的脚步声 , 赶忙迎出门来 。贵玉琴的家安在深山里 , 她跟小王涧保护站的“小年轻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森林防火大于天 , 这就是他们教我的 。”贵玉琴说 。
每次巡护 , 入户宣传生态保护和防火知识都是一项重要工作 , 路上碰到村民 , 巡护员们总不忘上前叮嘱大家几句 。“要守护1万多公顷的绿色 , 必须得团结辖区里的300多户群众共同参与 。”王江涛说 。
巡山归来 , 张毅打开电暖炉 , 半分钟不到 , 炉子就“罢了工” 。“跳闸了 , 我去关几盏灯 。”他说 。
其实相比以前 , 保护站的生活条件已经好了很多 。以前烧煤取暖 , 现在换了电炉 , 还装了电热水器 。巡护员驻站往往一扎就要十几天 , 大多数时间站里只有一两个人 , 为了排遣寂寞 , 还安装了一套卡拉OK 。“没用过几次 , 人太少 , 越唱越觉得冷清 。”张毅笑言 。
虽然工作苦 , 但其实这几位年轻人都是从事其他工作一段时间后 , 自愿成为大山守护者的 。“我大学学的就是林业 , 毕业后进过企业、当过老师 , 最终考虑再三 , 还是选择回到山里来 。”张毅说 , “在这心里踏实 , 巡山几年来 , 越来越深爱 。”
现在 , 每个月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都会举办照片展 。王江涛有张得意之作 , 是一只金钱豹注视着镜头 , 十分可爱 。王江涛开心地说:“我们呀 ,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 冲这 , 就值!”
《人民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