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解 | 人口规模变化,如何牵动中国经济?
“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仍然较大,达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5月11日,对于被外界贩卖已久的人口焦虑,国家统计局再度给出肯定答复 。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但总体规模仍较大,并且质量不断提高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15-59岁人口为8.94亿人,占63.35% 。劳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 。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5年,比2010年提高了1.08年 。
对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告诉采访人员,中国的人口红利不会结束,而是会转型 。
当人口话题成为全民焦点,其数量变化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人口红利”怎样驱动中国经济增长?而随着东北地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如何均衡区域发展?
焦点1
人口变化意味着什么?
人口与经济密切相关,对于中国来说人口问题尤为重要 。中国近四十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其中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核心因素是改革开放使得人口红利转化为生产力,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劳动力供给充足,资本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中国长期保持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 。
“经济减速并不是看到这次普查数据才得出的,近几年大家都知道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减少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采访人员表示 。
他称,人口规模变化对经济影响会比较慢,比如今年GDP增长6%左右,明年5.5%,再接下来降到5%左右,然后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一年来看变化很小,但拉长时间看变化还是挺大的 。就像回看十年前,我们的GDP增速还是10%以上 。”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人口机会需要经济条件的匹配,只有当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和人口机会相匹配,才能够把人口的机会激发起来,转变成经济的红利 。在我国改革开放早期,劳动力近乎于无限供给,而且价格非常低廉,形成了很好的人口机会;同时改革开放促进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引进大量外资,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 。这二者的匹配使得我国依靠高劳动参与率收获了第一次人口红利,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
原新认为,我国的人口红利不会消失,而是会转型 。要将这样的人口机会转变成红利,需要经济的转型 。我国经济不能再依靠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了,而要转变为依靠资本密集型、金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劳动生产率,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中,更多依赖的是劳动力的素质,也就是人力资本 。因此,人口机会会随着人口转变发生转型,收获人口红利的手段和条件也会转型,未来的人口红利将由高劳动参与率转变为高劳动生产率 。
焦点2
中国是否仍需保持人口增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唐遥认为,中国站在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向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阶段转型的十字路口,老龄化、少子化仍是转型期需要关注的重点 。保持人口的合理增长以及人口结构的合理演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
唐遥提出,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社会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面对人口增长压力大,要维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以及深化改革来释放更多的生产力,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
其次,针对劳动力市场效率不高,要切实落实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方针和政策,使得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能充分地流动起来,让中国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开发,每一个劳动者能够得到合理,公平的报酬,这样才会提高整个人口生育的激励 。
- 美国一蹦床公园发生大规模斗殴,约200名儿童参与
- 内蒙古满洲里首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出阳性样本60份
- 美国田纳西州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 致3死4伤
- 第三轮土拍现三个“调整” 多地供应规模增加
- 这次大规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我们收获了什么
- 中国人口“两头承压”:出生率下降 总抚养比上升
- 氢能风口已至 大规模氢能产业化还会远吗?
- 中电联:今年前10月中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一成
- 宁德时代定增规模缩调至450亿元
- 全国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0‰,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