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解 | 人口规模变化,如何牵动中国经济?( 二 )
最后,针对分配和消费不公平,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中的协调问题,一是区域协调,促进区域间机会的均等化:通过各种公共服务和交通通达的保障来提高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的就业以及发展的机会,改善他们的发展的前景 。二是,区域发展协调还应该体现在通过提高公共消费品的生产,尤其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等方面的公共消费品的提供,来让社会的消费更为均等化,让民众的获得感增强,减少在生育时感受到的焦虑感,以长期可持续地提高民众的生育意愿 。
焦点3
怎样看待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
从区域结构来看,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 。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十年来发生的变化有几个特点,首先,总人口依然较多,但是出现了负增长 。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达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其次,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处于正常范围 。第三,老龄化程度较深,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6.39%,提高了7.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认为,东北地区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韧性仍在,潜力很大 。这里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 。东北地区在科技人才、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交通设施等方面基础都是比较好的 。”宁吉喆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对东北人口问题的研究,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 。
对此,李迅雷表示,“在国外人口流出是很正常的,以德国为例,地区之间的GDP会相差十几倍,但是人均GDP基本上一样多 。”他说道,一个地区人口流出量多,留下的人获得的人均GDP就上升了,也达到了一个均衡 。
焦点4
未来中国发展潜力在哪里?
东北人口及发展问题或许只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缩影 。分区域看,我国人口更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人口占比39.93%;其次是西部地区,人口占比27.12%;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占比分别为25.83%、6.98% 。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采访人员表示,东部、西部的人口比重在增长,中部、东北的人口比重在下降 。近年来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政策上也给予倾斜利好,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再叠加东部地区、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压力较大,因此,会引发一部分人口回流到中西部地区生活 。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则对采访人员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不均衡发展的压力 。徐飞认为,东部经济发展活跃度、发展阶段等都比中部和东北要好,对人口流入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随着交通的便利,户籍管制政策的放松,以及在社会越来越宽容、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人口增加的省份占绝大多数,在31个省份中,就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 。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约2170.94万人、1014.07万人、608.81万人、573.44万人、534.20万人 。
付一夫认为,区域均衡发展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区域之间居民收入的差距都有积极意义 。未来,中国的发展潜力点应该在中西部地区 。从历史演变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发展节奏明显要快于中西部地区,这样就形成了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同梯度,也就是说,东部地区发展已趋于饱和,中西部由于发展略微滞后,反而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区域均衡发展将成为主基调,这也与最早设想的东部沿海地区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吻合 。
- 美国一蹦床公园发生大规模斗殴,约200名儿童参与
- 内蒙古满洲里首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出阳性样本60份
- 美国田纳西州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 致3死4伤
- 第三轮土拍现三个“调整” 多地供应规模增加
- 这次大规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我们收获了什么
- 中国人口“两头承压”:出生率下降 总抚养比上升
- 氢能风口已至 大规模氢能产业化还会远吗?
- 中电联:今年前10月中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一成
- 宁德时代定增规模缩调至450亿元
- 全国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0‰,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