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超预期印证全球贸易共振 未来高景气度还能否延续?( 二 )


不过,伍超明也指出,尽管中国出口超预期增长,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运价居高不下、人民币汇率水平较高,都对外贸企业盈利产生不利影响,因而要客观看待出口高增长现象 。长期看,国际政经关系严峻复杂,中国出口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 。
汪涛也表示,今年全球的疫苗接种进展可能将决定全球需求复苏的节奏和幅度,因而也是影响今年中国出口增速最重要的变量 。她表示,按目前的接种速度推算,到年底发达经济体可以实现超过90%的人口接种,发展中经济体仅能完成30%左右的人口接种 。这意味着在2021年中国应能维持一定供应链和产能的比较优势,因此也有望保持一定额外的市场份额;不过中国因率先走出疫情而获得的额外全球市场份额可能已在2020年二季度见顶 。
“整体而言,我们依然预计全年出口增长16%,不过随着去年基数的抬升,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放缓到个位数,年底可能则放缓到0%左右 。”汪涛说 。
钟正生认为,预计上半年中国的出口仍有韧度,下半年随着欧美经济复苏渐近高点、非发达国家疫苗接种逐步推进,出口回落的压力可能有明显体现 。而进口则因中国经济依然坚韧、大宗商品价格还处在高位和去年的低基数,二季度同比读数还有上升空间 。
此外,多位专家在谈及外需红火时,仍频频提及亮眼成绩单背后的隐忧 。
其中,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当前中国工业产销两旺是因为外需弥补国内供需错配的缺口 。国内最终消费需求较上年有所好转,一季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但恢复仍不充分,一季度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7%,也较2019年同期低了0.5个百分点 。此外,18个工业行业中,有10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食品制造业”等行业产能利用率都低于75% 。
因此,管涛认为,要居安思危,抓住当前内外需复苏错位的时间窗口,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不仅要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尽快恢复,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由外需向内需切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