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中小学生家长圈层中流行的鸡娃一词热度暴涨 成了全社会的焦点( 二 )


我们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原著的内容能用尽量用 。因为原著作者鲁引弓老师已经做过大量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事实基础 。
这部剧的人物画像、人物小传我们做得很扎实 。每个家庭的年收入、月收入是多少,房子多大,支出房贷是多少,家离学校的距离有多远,离南建龙家有多远,欢欢是怎么上学的,子悠是怎么上学的……都做得特别详细 。
最先设定的是田雨岚一家 。鸡血妈妈+丧偶式育儿的爸爸在现实中很常见 。我跟身边的妈妈聊到这个事情,大家都会吐槽家里的猪队友 。
丈夫颜鹏(李佳航饰)带孩子出去踢球,被妻子田雨岚(蒋欣饰)责怪
不过,对孩子的教育,包括对家庭的照顾,我身边还是能见到不少参与度比较高的爸爸们 。我们孩子的班级里,好几个小朋友每次开家长会都是爸爸在,平时也都是爸爸管学习 。所以我们也设置了南俪和夏君山这一家 。爸爸和妈妈合作得很好,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家庭示范,让女观众向往,让男观众对照思考 。
我在改编的时候,最大的动作是把人物关系做了调整 。两个女主的关系,从本来的同事、朋友改成了继姐妹,这样就在教育之外又增加了一条家庭线 。田雨岚和南俪作为继姐妹,利益相关,情感相连,能提供更大的戏剧空间展开故事 。
有观众担心这么改会不会偏离主题,成为家庭伦理剧 。我观察下来,南建龙和两个女儿的关系是能打动人的 。南俪和父亲之间既有割不断的血缘,又有怨怼和心结,田雨岚对继父有感恩和依赖,也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再加上张国立老师精彩的演绎,都是很能让观众共情的 。剧情“两条腿”都在走,所有跟教育相关的情节,板子还是会打到家庭上,家庭原因又影响人物各自的教育主张——这两条线最终还是交织在一起 。
2
我是两个孩子的家长,两个孩子也差不多分别在小升初和幼升小阶段 。作为家长,我写《小舍得》有先天的优势,剧中人的感受、素材,我能轻易地获得,并且格外感同身受 。
我最大的感觉是,整个教育跑道都在提前 。
【原本在中小学生家长圈层中流行的鸡娃一词热度暴涨 成了全社会的焦点】我家大孩子的同学很少有不上补习班的 。像《小舍得》一样,如果去班级调查一下,请上课外补习班的同学站起来,很有可能全班都站起来了 。至于我家小的,现在才上幼儿园中班,但我明显发现,这个年纪孩子家长的焦虑,比我大孩子当年上幼儿园时候更严重 。老大在幼儿园大班暑假才开始接触英语,身边的小朋友也都差不多,但是我们老二同龄的小伙伴们,在“托升幼”就开始学英语和逻辑思维,课外辅导班就上起来了 。
以前说中产买房,要看附近有没有咖啡厅和商业广场,现在要看附近有没有生鲜商超和课外补习机构 。课外培训机构里有所谓的平行班、提高班、勤思班、金牌班、创新班等,各家的叫法不一样,但真的就会像《小舍得》里一样,最高阶的班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
就像欢欢上竞赛班,现实中这种等级的班是花钱就能进的 。机构先让孩子做一个试卷,评估能力 。它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不是机械地上奥数班就考奥数题 。所以,大家质疑说米桃从来没有学过奥数,却能考上择数金牌班,其实是因为机构招生分班并不是让孩子做奥数题,而是从思维的各方面进行考察 。一般的小孩子,如果机构去得早,先上最低段位的班,每过一段时间会有一次考试,考过就升到高阶班,过一段时间再考,过了就升更高阶的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