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又遇“少子化” 长三角人口结构矛盾待解( 二 )


高龄人口持续增加 。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市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81.98万人,占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5.8%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副主任李霞说,随着年龄增加,老人患病率越来越高 。庞大的老龄人口数量,尤其是快速增长的高龄人口,推高了人口死亡率,导致人口自然增长放缓 。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
双重挑战并存
多位专家认为,伴随着老龄化进入急速发展新阶段,长三角地区将面临“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人口发展困境 。随着老龄化程度逐年加剧,全社会对养老保障和健康保障的需求增加,却又尚未建立成熟的人口老龄化应对机制,这将导致经济社会运行成本高企 。
“未富先老”,基本生活保障广覆盖还有差距 。据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在5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而目前长三角地区的老龄化社会人均GDP离这一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以江苏省为例,据江苏省老龄办副主任刘育林介绍,该省在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仅为1193元人民币(折合不到200美元) 。到2018年,江苏全省人均GDP增长至16579美元 。但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个人腰包还不够富裕 。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江苏省老人生活的基本保障最主要来源是老人的固定收入 。其中,老年人养老金(离退休金)的拥有率最高,每月平均1018元 。老年人的职业或企业年金最高,每月平均1748元,但目前全省拥有率仅有0.4% 。
“未备先老”,尚未建立成熟的人口老龄化应对机制 。专家表示,人口老龄化将改变社会抚养结构,随着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老年人口抚养比呈持续上升趋势,“421”家庭结构占据了绝对主流 。这就意味着生产性人口不断萎缩,消费性人口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成本”即全社会用于供养老年人的养老金、医疗费、照料服务费用和相关福利设施等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增加,但目前长三角地区还没有相关成熟的应对机制,整体呈现出“未备先老”的现状 。
人口老龄化大幅提升了健康保障的需求和负担 。老年人口随着年龄增长,具有患病率高、患慢性病多、多病共存等特点 。根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老年人因疾病导致的经济负担大幅增加 。一般情况下,6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医疗费用的3至5倍,平均每位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的照护与医疗开支约为65至74岁老年人的14.4倍 。随着人口老年期,特别是高龄期的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将显著增加,由此带来的医疗费用压力将十分巨大 。
专家建议
多措并举应对人口老龄化
就如何应对长三角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建议,延迟老年人口峰值期的到来 。同时,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建立健全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营造适老智能时代环境,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在经济社会可以承载的前提下,通过适当提高总和生育率的方法,增加少儿人口比重,改善人口年龄结构,进而积累社会财富,为医疗和养老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增加应对老龄化的物质承受力,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
完善配套政策,提高适龄人口生育意愿 。李方启建议,充分保障女性劳动权益,消除就业隐性性别歧视,确保生育权益的落实 。建立完善并逐步实施二孩家庭生育津贴、购房补贴、奶粉补贴、税费减免、男性陪产假等奖励和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增强二孩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让适龄的生育群体愿生、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