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试点5年,参保人数达1.34亿人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人,失能人员超4000万人 。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剧,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2016年,我国开始在15个城市、2个重点联系省份开展试点 。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原有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新增14个试点城市 。日前,采访人员走进部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进行了采访 。
长护险解决了失能人员生活照料和护理问题,提高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的刘婆婆因患上缺血缺氧型脑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全靠老伴赵大爷照顾 。有一次,赵大爷在照顾刘婆婆起居时,俩人双双跌倒在地 。当时家中无人,赵大爷挣扎着拨打了120,却连为医护人员开门的力气都没有 。
成都市是全国首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并于2017年7月正式开展试点工作 。
政策出台后,刘婆婆被评估确定为重度失能一级,每月可享受1000元左右的基础照护待遇 。同时,还有专业机构每月定期上门提供照护服务 。从此,赵大爷再也不用担心照顾不了老伴了 。
目前,成都已有1423.95万人拥有长护险 。截至2021年6月,累计受理失能认定申请5.87万人,评估通过4.58万人;支付待遇75.28万人次,共计8.43亿元 。抽样调查显示,长护险至少降低失能人员家庭照料经济负担44.31%,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江苏省南通市也是第一批试点长护险制度的城市 。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南通逐步形成了集“机构照护、居家服务、津贴补助、辅具支持、预防管控”于一体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 。目前,南通市长护险已覆盖全市城乡居民,保障人群扩大至中度、重度失能(失智)人员 。80%失能人员选择居家服务,20%在机构接受护理服务 。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养老服务机构接受护理服务,每人每月可享受2100元的支付待遇 。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共出台了4个系列12个套餐30多项服务项目,上门服务量达100多万人次 。
在失能人群中,高龄失能、多病共存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 。失能人员需要长期专业照护,而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化,给个人带来沉重负担 。长护险有效弥补了失能人员的社会保障“短板”,解决了失能人员生活照料和护理问题,提高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 。
截至目前,4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1.3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为152万人 。
基金保障费用、社会力量经办、评估失能状态、提供上门服务,是长护险的运行特点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地铁古城家园社区的赵大爷今年78岁 。2017年,他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腰椎受损,下半身失去知觉,只能长期卧床 。
“请您闭眼,我给您洗头 。”日前,北京市亿户家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养老护理员韩再杰上门给卧床的赵大爷洗头 。韩再杰在赵大爷的床头放了一个充气洗头盆,在床边墙上吊了一袋水,打开小喷头,用温水给赵大爷擦洗头发 。
“每个月为了照护爸爸,开支很大 。”女儿赵大姐说,父亲的医药费、护理费每个月超过7000元,远超老人的退休工资 。“妈妈身体也不好,也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和照顾 。我就辞职在家,专门照顾老人,经济压力不小 。”
今年1月,赵大姐给父亲办理了一份长护险 。赵大爷是北京锅炉厂退休工人,每年只需交90元,政府补贴90元,每个月就可以获得1044元的报销款,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12个小时,相当于又节省了1080元,明显减轻了经济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