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青年说|“追象”的青年


无人机拍摄到的北移亚洲象(摄于7月15日) 。新华网发(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24小时不间断监测,每5分钟报告一次野象行踪……他们用高度紧绷的神经、“黑白颠倒”的作息、大雨和高温下的坚守,追寻着象群的踪迹,全力守护“人象平安” 。他们便是“青春追象团”——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的队员们 。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正在监测野象(摄于7月17日) 。新华网发(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自从5月27日北移亚洲象群进入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以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先后出动52名指战员加入“追象团” 。在这个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的团队里,90后队员成为主力 。
队员正在操纵起飞无人机(摄于7月17日) 。新华网发(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截至8月8日,“追象团”连续2个多月奋战在一线,监测北移亚洲象活动 。他们携带13台无人机、6部红外望远镜等装备,先后转场玉溪、昆明、红河3个州市8个县区21个乡镇,标绘要图248份,机动11704公里,地面监测跟踪66小时,飞行无人机2804架次、1129小时、2825公里,只为守护“人象平安” 。
张斯捷和同事在监测野象(摄于7月30日) 。新华网 刘东 摄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指挥中心通信助理员张斯捷是第一批加入“追象团”的,5月27日接到命令后,他和“追象团”其余森林消防员们第一时间奔赴峨山县,大约在当日下午两点左右,他们已经处在了峨山县象群所在位置,并开始对象群进行监测 。
队员正在监测野象(资料图) 。新华网发(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由于是首次接触追象任务,队员们对任务的监测流程、内容、环节都不太清楚 。到达现场后,只有很短的时间让“追象团”队员厘清指挥流程和任务职责,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和投入到监测野象的工作中,并预判出象群大概位置 。
无人机拍摄到的北移亚洲象(摄于7月21日) 。新华网发(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张斯捷回忆,最初并没有这么精确的监测设备 。队员们到达象群所在的山域后,首先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搜索,明确了大概范围后,通过追寻大象足迹以及寻访周边村民,来尽快判定大象具体位置,并及时上报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 。
【云南青年说|“追象”的青年】
队员正在监测野象(资料图) 。新华网发(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为了不惊扰野象,张斯捷和其他飞手将无人机飞行高度控制在距离大象300米以上的高空中 。亚洲象体积庞大,行进速度极快,监测人员要时刻保持谨慎状态 。
队员正在给无人机电池充电(摄于7月29日) 。新华网发(郭元丰 摄)
第一天,“追象团”10人相互配合协作,对野象进行了长达14小时的监测 。但这只是开始,据张斯捷介绍,“追象团”单次最长监测时长曾达40小时 。
无人机拍摄到的北移亚洲象(摄于7月17日) 。新华网发(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追象团”队员不仅要承担一线象群动态监测任务,还要负责指挥部应急作战指挥系统信息标绘 。他们必须每5分钟就要将前线监测情况、象群位置动态等信息报告给指挥部,作为预警疏散和象群迁移引导的重要依据 。
夜晚,队员仍在监测野象(摄于7月10日) 。新华网发(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在夜间监测中,为便于监测队员操作观看控制器,居住在监测点的村民往往会从家里拉一根电线到房顶,并打开电灯照亮队员周围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