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运维直击用户体验的「病灶」,博睿数据开了一步到位的新「药方」


从IT运维直击用户体验的「病灶」,博睿数据开了一步到位的新「药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点击App的搜索键 , 响应时间从700毫秒缩减到平均200毫秒 , 用户能感知得到吗?对做电商起家的药师帮来说 , 答案是肯定的 。
两三年前 , 药师帮正值业务高速增长期 , 促销活动时的偶尔卡顿都会影响最终的销售数据 。相关技术负责人告诉雷锋网 , 在博睿数据的APM验证优化帮助下 , 他们将搜索用时顺利缩短不少 , 更好的下单购买体验也提升了用户的留存度 。
这个细节看似不起眼 , 却是一次典型的数字化体验变更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 , 业界已经注意到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 , 传统的IT运维管理逐渐难以为继 。但要在高度复杂的运维体系中精准定位问题、解决问题 , 改善用户体验 , 就好比要在参天大树中一眼找到病死的树叶——而这正是博睿数据想借“数据链DNA”所解决的痛点之一 。
过去数月内 , 博睿数据陆续发布了“数据链DNA”的众多产品和技术细节 , 试图打破云管边端的界限 。COO吴静涛向雷锋网表示 , 要以此“来真正实现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的过度 , 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可达能力的监控和评估体系 , 提升自动化运维能力 , 全面提高用户体验 , 加快数字化转型 。”
把“以用户为中心”刻进企业的运维DNA
何为“数据链DNA”?在吴静涛看来 , 这代表了从单域到全局的视角改变 , 打通代码到用户访问(C2C , Code to Customer)的全过程 , 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的IT指标体系 , 从而帮助企业去构建一套全新的业务验证流程 , 达到更好地服务不同性别、年龄、地域和使用习惯用户的目的 。
在这一理念之下 , 博睿数据在技术和产品的沉淀也得以集合展现:
DEM , 即用户数字体验管理 , 包含客户端App体验监控、浏览器体验监控、小程序体验监控、浏览器拨测和手机拨测等一系列技术 。
以拨测为例 , 吴静涛表示 , 这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去定制远程自动的业务RPA , 通过私有化部署的Bonree Box盒子 , 用外部各种不同的线路、不同的地方不停测试应用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
例如在App新版本发布前 , 企业可以部署该产品 , 模拟真实用户在某地、用某款手机打开App的情况 , 并完成性能分析 。
雷锋网注意到 , 尽管App等线上手段已经成为企业服务用户的主要渠道 , 但如果不能将用户端的反馈观察纳入自身运维体系、以更加直观可见的形式呈现运行效果 , 在用户端上投入的精力也将事倍功半 。
这就要求企业的IT运维要善于贴近用户的视角 , 博睿数据资深技术总监常旭就表示 , “相较以往以应用为中心的运维理念 , 服务可达 , 体验为先实际上是以客户为中心 , 让企业运维人员走出数据中心 , 站在客户的视角实现全数据链的性能和服务品质的运营”
NPM , 即网络性能监测和诊断 , 通过网络嗅探、BigIP大数据引擎、Nginx Telemetry等技术 , 从业务、应用、系统、网络、硬件几个维度分析诊断 , 实现网络传输的路径发现 , 异常发现 , 故障发现 。
博睿数据架构师徐驰指出 , “NPM作为代码到用户全数据链的神经中枢 , 是实现DEM用户侧与APM应用侧数据的关联与打通的关键 , 通过ML与AI赋能异常检测与根因诊断 , 保障云时代业务通讯的可靠性及连续性 。”
APM , 即应用性能管理 , 通过字节码注入和微服务探针 , 无需应用代码变更即可实现对代码运行效率、SQL调用效率、PaaS API调用逻辑追踪 , 以及微服务的性能监控 。
博睿数据技术总监吴亚昆说 , “强大的调用链追踪能力、完善的性能数据运营能力、详细的日志记录能力将是支撑以服务可达为目标的重要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