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鼎模式再嬗变 2025年决战创新药之巅


创新药有几家标杆企业,总是牵引着更多的目光 。
他们代表着各自的成长模式,其进化具有指向性意义,可以给同行者和后来者带来某些启示 。
【再鼎模式再嬗变 2025年决战创新药之巅】今年是新生代生物科技商业化元年,不管哪种模式,最终要看输出效率 。标杆企业承受着更大压力,蜕变速度超乎想象,当我们还停留在原来的框架中,他们已经走得更远 。
所以,创新药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今起推出多篇解读,我们先看再鼎医药 。
当后来者复制License-in模式时,再鼎医药已经迭代,进入开放式创新阶段 。
利用整个生物科技生态系统的力量,在高度未满足的疾病领域寻找最佳靶点和候选产品 。
外部合作不再是简单的花钱引进+桥接试验+上市销售,而是自行主导后期临床试验,注入原创研发力量,探索药物联用,开发新适应症,与过去license-in中的VIC模式存在本质区别 。
再鼎医药在外部合作过程中,投入超过600人的临床团队,对多个引进管线进行本地化改造,开展专门针对中国高发疾病的临床研究 。今年上半年研发支出3.46亿美元,在国内仅次于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在苏州拥有用于小分子口服固体制剂和大分子中试生产的两座自主生产工厂 。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打造内部药物研发能力,支持小分子和生物药研发项目从靶点验证到IND申请的全过程,现有11个拥有全球权益的自研管线 。
2060年太远,2025年触手可及,那时的创新药江湖会怎么样?
杜莹在再鼎医药研发日(9月22日)上说道:
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幻灯片选择了登山图片?再鼎的意思是再次问鼎,经过七年的努力和积累,我们开始攀登山顶 。
再鼎医药预计2025年拥有超过15个上市产品,覆盖超过35个适应证,立志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公司 。在自研能力建设上,到2025年每年至少产生一个全球IND(新药临床申请) 。
在内卷和出海交织的背景下,背负高额研发投入的药企面临艰难时刻,唯有向上攀登可以突围 。再鼎在全球各地的会议室,都是以各个知名山峰来命名 。
开放式创新有何护城河,2025年能否再次让人刮目相看?
再鼎医药在肺癌和消化道癌领域密集布局管线
01 大癌种屯集重兵
再鼎医药现有超过25个管线资产,覆盖肿瘤、抗感染和自身免疫领域,其中12个处于临床后期,11个自研管线拥有全球权益,3个产品已在国内上市,5个产品已在美国获批 。
再鼎医药在肿瘤领域聚焦于五大领域,其中在中国最高发的两大癌种,消化道癌(年发病率160万)和肺癌(年发病率81.6万),构建了最密集的管线矩阵,将成为未来商业化支柱 。
再鼎医药总裁兼肿瘤领域全球开发负责人Alan Sandler博士,曾经在大名鼎鼎的基因泰克担任高级副总裁和肿瘤产品开发全球负责人 。任职期间,他带领团队负责了多个创新药物在全球的开发和审批,最近的一个产品就是著名的PD-L1药物阿替利珠单抗(泰圣奇) 。
他在再鼎研发日活动上表示,再鼎医药打造的管线,可覆盖中国多达25%的新诊断NSCLC和50%胃癌患者 。
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治疗最大的挑战是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再鼎医药搭建多样化的肺癌管线矩阵,靶向药物Repotrectinib(临床Ⅲ期)、CLN-081 、TPX-0022和Adagrasib,分别覆盖靶点ROS1和NTRK、EGFR外显子20突变、MET异常和KRAS G12C,打造潜在同类最优的竞争力 。免疫疗法有retifanlimab(PD-1),还有一种独特的肿瘤电场治疗新疗法 。
全球将近一半的胃癌死亡病例出现在中国,中国超过60%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高发病率、晚诊断率和高死亡率亟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