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资本王博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

私募新锐谈量化:注重择时,切忌一招鲜吃遍天
今年以来,伴随着“漂亮 50”与“要命 3000”行情的严重分化,对市场风格有一定依赖的量化投资陷入尴尬,不少产品出现较为严重的亏损 。然而,青松资本旗下产品却逆市取得不错的收益 。青松资本联合创始人、投资部总经理王博向中国基金报采访人员讲述了青松的操作经验和对量化投资的感悟 。
青松资本投资部总经理王博表示,取得稳健收益主要依靠阿尔法、股票日内统计套利、CTA、场外期权等多类别量化策略的集中贡献 。量化多策略可以把资产分散配置到相关性不高的多个量化子领域,是管理人做好产品风控、提高产品运行效率的必要条件,也是量化团队在时刻变化的市场中能够辗转腾挪的基础 。王博认为,在当前市场,长时间通过股指期货、期权、融券等对冲工具来对冲,成本过大,而通过仓位控制来做风控又面临着资金利用率偏低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量化多策略几乎是平衡产品收益风险比的唯一利器 。
青松资本投资部总经理王博认为,要做好量化多策略总体取决于两点,一是子策略的科研硬实力,二是择时能力 。在量化的世界里,基本上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招数 。应对市场剧变,择时能力是和子策略研究是同样重要的核心能力 。这里的择时既包括对冲或者不对冲的概念,又包含风格及子策略切换的概念 。主动地在不同量化子策略间进行择时,这或许与很多人理解的完全被动的量化投资不同 。择时不仅是风控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产品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把握产品收益风险比的核心武器 。择时本身是带有主观色彩的,但这和预判没有多少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看图说话”,是面对已经观察到的变化,基于风控,迅速调整各个子策略敞口和仓位的一种应对措施 。
对于多数量化同行今年以来亏损的局面,青松资本投资部总经理王博认为,今年市场变化比较大,很多人可能还在使用过去的策略,甚至有的团队长期使用一些简单的策略,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一招鲜吃遍天很危险 。投资是长期的事情,应该努力适应新的变化 。
不论是他管理的基金,还是所投资的股票,甚至是个人生活,著名基金经理王博总是很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27日下午,青松资本投资部总经理王博在公司会议室接受了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就市场上关于他在投资方面的一些问题做了全面回答 。
关于操作
采访人员:青松资本大盘精选业绩优秀,常常成为媒体、公众的关注焦点,对此您怎么看?
王博:对于各种质疑,我的心态概括起来说就是坦然面对 。之所以能够坦然面对,首先是因为我没有任何违规的操作,不心虚当然坦然;其次还因为,有质疑说明有人关心你,有人关心总比没人关心好,尽管其中存在很多误解,但我不想去和这些误解较劲 。我希望能够多一些理解,但如果理解不了我也无法强求 。毕竟中国证券市场、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大家由于经历不同、所处位置的不同,对投资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短期内无法达成共识很正常 。也没有必要达成共识,投资上的问题,往往在达成共识后很快就会走到错误的边缘 。既然如此,何不求同存异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试图让每个人理解你、说你好根本就是徒劳的,还是顺其自然吧 。在投资领域里,时间是试金石,大浪淘沙,水落石出,很多事情,需要留待时间去证明 。与其把精力花在对外解释上,不如花在投资研究上,花在家人朋友上,花在兴趣爱好上,时间对我来说永远是不够用的 。但为什么这次我要花时间出来解释一下呢?因为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有很多朋友发来短信安慰我,鼓励我,我得一一回复表示感谢,我发现这占用了我不少时间,所以希望今天花一点时间,换来今后我和我的朋友们节省更多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