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如何既叫好又叫座?请看——“葫芦经”

采访人员 陈永年
文创产品如何既叫好又叫座?请看——“葫芦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裴唐宇通过抖音直播销售葫芦产品 采访人员 陈永年 摄
产品不错 , 也有价值 , 但就是不被市场认可 , 产品销量惨淡 , 发展困难重重 , 从业者甚至不得不弃业改行——
“叫好不叫座” , 是我市不少文创产品面临的窘境 , 甚至还是通病 。
夏县人裴唐宇、张建晓两个小伙子 , 2016年开始投身葫芦文创事业 , 从无到有 , 白手起家 , 如今四处开店、线上线下事业做得红红火火 。他们的“葫芦”里 , 是否藏着治疗“不叫座”的灵丹妙药呢?
文创产品如何既叫好又叫座?请看——“葫芦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裴唐宇布置灯光准备拍摄产品视频 采访人员 陈永年 摄
新店铺
从“卖产品”到“综合体”
裴唐宇、张建晓两人2017年开始大面积种植葫芦 , 最多时面积达102亩 。其中的4亩试验田里 , 他们还试种了数十个葫芦品种 。连续5年的种植 , 除了当季销售帮他们实现了种植环节的收支平衡外 , 还给他们积攒下了大量的创作原材料——2000多平方米的仓库中 , 密密麻麻挂了4层葫芦 。
2018年 , 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开店历程:当年在夏县开了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门店 , 2019年分别在安邑和岚山根开了两个店 , 2020年在夏县建新店、在侯马一家景区开新店 。
每年都要装修一家到两家门店 , 以至于裴唐宇戏称现在他们都成了装修专家 。但这些熟能生巧的过程没有白费 , 今年国庆节投入使用的新的盛泰葫芦艺术馆 , 相比于距其几百米的老店 , 明显更加大气和漂亮 , 陈列也更加条理和科学了 。
以前的展厅只有四五十平方米 , 而新展厅上下两层 , 每层110平方米 。展厅不仅展品陈列更加精致 , 而且灯光设计讲究 , 加上随处布置的从民间回收的箱子、柜子、石槽、竹篮等老物件 , 与各种造型、花型和工艺的葫芦作品 , 相得益彰 。
近年来 , 在以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为牵引的新销售模式冲击下 , 传统的门店式销售受到很大影响 。但作为一个产业的实体支撑和信任“背书” , 门店给人的感官体验度与交易安全感却不易被线上所替代 。对一些行业来说 , 销售实现与销售体验的环节被分成线上与线下的同时 , 对售前环节特别是销售体验的要求其实是更高了 。
而这 , 正是裴唐宇他们对展厅装修越来越重视 , 陈列标准越来越高 , 更讲展厅设计和消费体验的根本原因 。“除了葫芦实物产品 , 我们提供的产品还有消费体验 , 我们希望只要有人来店中 , 哪怕啥都不买 , 也会有收获 。”裴唐宇说 。
比如摆在展厅正中间的那个最大的葫芦 , 高1.3米 , 摘下的时候重达35公斤 , 一个人扛在肩头要费很大劲才能从地里运出 。“超过1米的葫芦都很少见 , 光这个葫芦 , 不做任何加工 , 市场售价就达两万元 。”这样的看头和说头 , 谁说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产品呢?
更为关键的是 , 线下实体店铺的建设 , 是文创产品产业链条延伸的核心与支撑 。目前的葫芦艺术馆 , 展厅只占了一层 , 二层正规划做体验和研学的项目 。届时 , 常规的以“卖”为主要功能的店铺 , 将变身为集展、看、学、讲、做、购于一体的文创体验综合体 。
前几天晚上 , 当地一个女同志抱着四五个月大的孩子 , 进店看了半天 , 选了一个200元的摆件 。他们又给孩子送了一个小挂件 , 女同志高高兴兴地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