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如何既叫好又叫座?请看——“葫芦经”( 二 )


新赛道
从“粉丝”到“客户”
5年前第一次见到裴唐宇时 , 他正在葫芦地里抱着一个大葫芦描描画画 , 身后的工房内只有三两个半成品 。
这次再见 , 他的新展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葫芦作品 , 而他正收拾直播灯具及桌子 , 为晚上的直播做准备 。
【文创产品如何既叫好又叫座?请看——“葫芦经”】5年一瞬 , 从生产到销售 , 体现着一个文创从业者在市场中逐渐成长的履痕 。
采访当天 , 是他们做抖音直播的第五天 , 因为“新得不能再新” , 直播间里的观众基本上维持在10个人左右 , 粉丝量也不过200多 。“人很少 , 但成交率很高 , 现在一晚上都能卖出千儿八百元钱的货了 。”裴唐宇直言“想不到” 。
线上超越地域的渗透力同样让张建晓印象深刻 。一次他发了一条介绍产品的抖音 , 随手在葫芦后面写上了“茶文化”三个字 。就这三个字 , 被一个侯马人搜索到 , 专程赶到夏县 , 成为他们新的客户 。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销售模式 , 他们购买了灯、相机、三脚架、转盘 , 搭起了简易的摄影棚 , 去拍摄更漂亮更易引发购买欲望的照片 。甚至 , 他们还专门从运城中心城区聘用了一位业内人士去做抖音推广 。
他们目前正在忙活的还有一件“大事”——在一个App上众筹葫芦香囊 。因为葫芦大多是手工制作 , 生产周期较长 , 网上直播时他们一方面担心卖不出去 , 另一方面又担心下单太多发不出货 。这种众筹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提前收取资金 , 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众筹成功之后的两个月内发货 。两人预测 , 如果众筹模式成功 , 一年会给他们带来50万元的销量 。
因为变了赛道 , 在从线下门店销售向线上网络销售转型中 , 他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做了电商 , 他们才发现物流是个难题 。葫芦虽然不重 , 但体积一般较大 , 而大于一定程度快递公司会以体积为标准来计费 , 往往一个稍大的葫芦 , 因为装的箱子超过1米 , 发往北京的快递费就得150多元 。逐渐有了发货量后 , 他们正在与另一家快递公司谈合作 , 希望能得到更优惠的条件 。
新探索
从“叫好”到“叫座”
市场经济领域内 , 任何一种行当 , 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 最终都要以产品的形态 , 接受消费者的付费投票 。5年发展中 , 裴唐宇、张建晓的葫芦虽然获得了“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 , 经常代表县市参加展会 , 也受到了多方好评 , 但从“叫好”到“叫座” , 他们依然走得曲折 。
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是个好路子 。于是 , 他们与李家大院合作 , 专门为景区设计专属文创作品 。夏县的景区更不用说了 , 大禹治水、司马光、卫夫人、嫘祖等形象都有专门设计 , 给景区免费个性订制 。但这些产品 , 谁见了都说好 , 就是不太好出货 。
两人思考原因——或许和北方景区干半年歇半年、大多节假日火爆日常人流少有关 , 和以本地或周边为主的游客结构有关 , 或许还和当地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有关 。
最终 , 他们产生了与南方景区合作的想法 。“劲儿也没白费 , 至少我们做了很多设计和成品 , 也有了相关的合作经验 , 在与新的景区谈时更有基础 , 胜算也更大了 。”两人说 。
开店的门道 , 两人也有了新的感悟 。这几年 , 总店的换址重建 , 岚山根店的开了又撤 , 直营店、代理、加盟等等经营模式 , 他们都试过 , 有的试出了结果 , 有的还在尝试之中 。
产品线的配置要更务实 。以前店里的葫芦是纯粹的手工制作 , 一个稍复杂的作品 , 仅设计就得3天 , 加工至少又得七八天 , 这样产品成本怎么能降下来呢?要在市场中精准地找到目标客户 , 特别是高端客户 , 不仅需要高昂的获客成本 , 还需要时间的铺垫 , 一句话 , 既费钱又费时 , 省不得又急不得 。但在这个“等待天明”的过程中 , 如何实现良好的财务平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