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白皮书《共生:科技与社会驱动的数字化未来》上线
日前,科技向善白皮书2021版《共生:科技与社会驱动的数字化未来》正式上线 。本书总结和梳理了过去一年全行业对数字化未来的思考与实践,从疫情之下的科技“战疫“,疫情之中科技与产业范式的变革,到疫情之后未来工作场景和创新动力的变化,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和建议 。
北京大学教授邱泽奇在序言中表示,科技公司是提供科技产品和服务的主体,愿意倾听社会的声音,是科技向善迈向务实的前提 。与此同时,社会对科技产品与服务提供建设性的诉求,则是让科技迈向“向善”的有效保障 。
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新型关系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信息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次世界范围的危机打上了数字时代的烙印 。不同产品和技术从用户与社会的需求出发,快速迭代、积极应战,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场见招拆招的技术大考,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实战检验 。
《共生》一书以应对疫情的挑战为切入点,探讨了过去一年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线下与线上商业、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新型关系 。通过调研、案例、访谈等多种方式,重新定义科技赋能社会的基本法则,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选取了“科技战疫”的四个片段:狙击谣言、救命AI、公共服务数字化、企业运营线上化等四个阶段 。从时序上覆盖了疫情进展的不同阶段,分别考察科技如何应对疫情暴发之初的信息之争和严峻的生命考验,又如何支撑战疫走上精准化、智能化道路 。
第二部分则通过案例形式,展现了科技产品在“透明、普惠与共融”上的探索 。像谷歌尝试通过模型卡的方式让更多人理解AI,不仅能够打消用户的疑虑,也可以让更多人在理解人工智能产品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参与到科技生态、规则的建设中来;而快手的流量普惠策略,则通过规则的设定让更多人获得被看见的机会;B站的“社区氛围”能独具特色,和其通过特定机制建设,吸引用户深度参与密不可分;而在儿童自闭症诊疗中,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识别效率和诊断规模,抓住诊疗的黄金窗口期 。
疫情终将过去,科技行业在这场抗疫过程中和社会各方一起,贡献了创新和智慧 。当从极限考验回归到社会常态,需要通过相应的机制沉淀过往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对科技行业而言,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科技责任机制成为重要选项 。《共生》第三章则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相关的伦理机制建设 。
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疫情催生的变革,有些是阶段性需求,有些则会成为长期趋势 。例如,远程办公这一新的工作方式已经在部分企业成为一种长期选项 。在工作场景和模式变化背后,需要一系列薪酬福利、组织沟通、团队协作等制度与之相匹配 。这种场景的转换也将引发企业管理方式的大变革 。同时,当量子计算、基因编辑、脑机接口逐渐成为现实后,该如何去想象不一样的未来? 在《共生》第四章,则邀请十位来自科技、商业、管理、创新、科幻、传播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多元视角更好地理解疫情带来的冲击、改变,并获得面向未来的建议 。
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
在全球遭遇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成为唯一由负转正的主要经济体,背后则是一系列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难题,譬如,如何既控制疾病的传播,又保障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开展?既为数字原住民赋权,又为数字移民赋能? 在邱泽奇看来,这些问题不只是政府面对的社会公平性问题,更是科技公司面对的社会价值选择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恒源认为,把企业、社会、技术放在疫情场景之下,尽管社会自身对科技的期待存在张力,但理解社会期待的复杂性依然是企业提供“善的产品和服务”的前提,理解人类适应能力的滞后性,其实需要整个产业界而不仅仅是科技界创新科技、企业、社会之间新的关系模式 。
- 从人权白皮书到民主白皮书 中国人权路越走越宽
- “123YI起来 同心同益”:集结公益力量传递向善正能量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 “奋斗者”号、嫦娥五号等科技创新成果登上邮票
- “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加速商业化 有信心保持并扩大领先优势
- 上海庆怡科技旗下产品-BTL美修斯获城市生活大奖 新型健康塑形方式受追捧
- 招聘阶段成职场失信重灾区,傲信征信科技背调让你雇得放心!
- 化妆品宣传蹭“中山大学”名称 九口山科技被罚
- 黑科技!小蓝象排汗内衣销量爆棚,双十一单品破百万
- 着力科技与飞油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广《维修e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