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 凌云之志


赤子之心 凌云之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杨孟飞
【赤子之心 凌云之志】本报采访人员 王琪鹏
2020年12月17日 ,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 , 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 。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创举 , 也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从月球带回月壤 。
举世瞩目 。作为整个任务的核心 , 杨孟飞却低调如常 。杨孟飞生长于人杰地灵的湘江之畔 。1982年大学毕业后 , 杨孟飞考入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学习空间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 , 从此迈进航天的大门 。在此后30余年的科研中 , 他屡次提出创造性方案 , 解决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的诸多难题 , 从一名研究人员逐渐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1年 , 探月三期工程正式立项 , 任务目标是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 。时任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副院长的杨孟飞决定从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 担任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 。从此 , 杨孟飞十年如一日 , 扎根科研一线 。
杨孟飞有一股韧劲 , 要么不做 , 要做就尽全力做到最好 。“技术要见底、产品要见底、过程要见底” , 是杨孟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对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极高,总是“逼”着研制人员把问题想透彻 , 做到真正可信 , 以至于在嫦娥团队中流传着一句话:如果谁能够经得住杨孟飞的盘问 , 就算真正过关了 。
正是这种追求完美、要做就做最好的“见底”精神 , 确保嫦娥五号按节点完成了研制工作 。嫦娥五号飞控任务二十余天 , 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特别是在采样封装阶段 , 他整整48小时没有合眼 , 始终在科研最前线与一线设计师并肩作战 。
在杨孟飞的带领和影响下 , 整个嫦娥五号研制团队也烙下了他的性格印迹:脚踏实地 , 坚持以实干创造新业绩 , 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他的培养下 , 年轻一代的航天人迅速成长 , 一大批青年人员被评为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 一支具有爱国精神、国际视野、能打敢拼的科研团队 , 挑起了中国深空探测的大梁 , 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 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任务成功的目标不断前进 。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