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长宁区打造就医新体验

令人期待的“数字化城市”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日前发布的规划描绘了美好蓝图 。
10月27日 , 《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 , 标志着上海全面开启城市数字化转型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城市的数字化 , 最终目标是让市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丰富 , 而民生领域的数字化更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从20多年前“数字长宁”诞生 , 长宁区始终走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前列 , 在推进医疗卫生数字化转型、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方面 , 长宁区已经做出了不少有益尝试 。
数字跑起来 , 实现“少排队”
一年多来 , 因疫情防控需要 , 上海市民核酸检测需求增幅明显 。有检测需求的市民自然是希望核酸检测的过程能够方便又快捷 。
11月1日晚上 , 采访人员来到长宁区同仁医院的24小时核酸检测点 , 现场秩序井然 。一名刚刚做好核酸检测的市民沈先生告诉《新民周刊》 , 因参加大型会议 , 需要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 , 所以他选择了家附近的核酸检测点进行采样 。“几乎没排队 , 来之前已经在医院的线上平台做好了预约申请和缴费 , 到了就做 , 采样6小时后 , 我在手机端就可以查看报告 , 如果后续需要报销 , 在线上平台就可以申请电子发票 , 非常方便 。”沈先生满意地说 。
据悉 , 同仁医院和天山中医医院在长宁区率先建设核酸检测与疫苗接种线上平台 , 已实现核酸检测与疫苗接种线上预约申请功能 , 完成核酸检测结果数据的互联网上传 。此外 , 同仁医院已完成了门急诊、住院和互联网医院的全流程的电子票据上线工作 , 其余区属医疗机构也已于10月份陆续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
医疗数字化转型平台建设是长宁区便民就医工程的一个缩影 。
数字化赋能,长宁区打造就医新体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上海市同仁医院完成了院内数字人民币的开发与测试 , 开启了数字人民币在医院的全新应用场景 。徐程/摄
2021年 , 长宁区卫健系统广大干部职工 ,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 以数字赋能转型 , 以为群众办实事为根本追求 , 聚焦“就医难、排队时间长、缺少人性化”等痛点 , 全面推动便民就医工程落地落实 。
据了解 , 为提升诊疗效率 , 解决排队时间长的问题 , 长宁区与科大讯飞上海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建成了长宁区统一智能预问诊平台 , 区属医疗机构已实现包括专家号在内的所有门诊预约时间段1小时至30分钟内精准预约 , 减少患者候诊时间 。
此外 , 区属医疗机构已全部完成互联互通互认的工作 , 长宁区卫健委针对检查检验项目的互认率和重复率进行每周考核 。2020年 , 基于“随申办”移动端 , 长宁区已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和诊疗过程“无感支付” , 做到“减环节、减往返、减排队、减时间” 。
同仁医院已完成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120)应用对接 , 做到急诊急救信息“院前-院内”互联互通和无缝联动 , 有效增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业务协同能力 , 实现急救车上医保费用实时结算 , 患者“上车即入院”场景 。
“一部手机走天下”
在解决“看病难、随访难”的难题上 , 长宁区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
家住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的82岁居民胡传渝3年前植入了心脏起搏器 , 有时候 , 他会感到前胸有些闷 , 进而担心设备运行异常 。往常 , 胡传渝需要前往三级医院预约挂号 , 而现在 , 得益于长宁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数字化“心脏电子装置植入患者社区远程随访”项目 , 与签约家庭医生叶晓景联系后 , 胡传渝步行到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复诊 , 家庭医生使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随访机”完成检测和数据上传 , 10多分钟后 , 三级医院的医生便会通过手机查看详细报告 , 当即向病人反馈诊疗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