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 青海西宁密织人才供给网

“乡村振兴 , 我们不光要靠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致富带头人 , 更需要人才智力支撑 , 在人才助力上找突破将是打好乡村振兴牌的重要一招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党委书记赵邦彦在全镇“三乡工程”暨乡村振兴联席座谈会上说道 。
乡村振兴 , 不是简简单单让农民富起来 , 而是涉及经济、人文、生态、人居环境等各方面 , 是个系统工程 , 是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升级版 。近年来 , 西宁市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人才智力资源优势 , 打好平台借力、人才援引、本土蓄能“三张牌” , 密织人才供给网 , 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
请专家来个“醍醐灌顶”
西宁市通过“京青专家服务团”平台 , 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点位借助省内外农业科技专家进行科学种植指导 , 做好借力点“睛”文章 。
“要通过提升有机肥替代、生物防控、机械化栽培、土传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种植技术 , 实现生菜、西兰花、娃娃菜、小香葱等冷凉特色蔬菜的高品质、轻简化绿色生产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韩莹说 , 他是2021年“京青服务团专家”成员之一 , 已多次来到西宁市湟源申中乡高原冷凉蔬菜示范种植基地 , 和农民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 。
“科学种植是经济作物增产的关键 , 一方面结合市场需求指导农户种什么;另一方面结合当地气候环境指导他们怎么增产 , 确保农民在种植周期内提高经济收入 。”韩莹有感而发 。
2019年以来 , 西宁市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 积极争取“京青专家服务团”16名成员 , 开展技术指导、决策咨询、学术讲座、人才培养等服务 , 为提高农业种植技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开拓乡土产业发展思路送去“真经” , 最大程度实现“供需相适” , 做到精准指导 。
“这次来就是想解决‘两湟’地区设施蔬菜种植方面的问题 , 更换PO膜等性能好的棚膜 , 基地温室保温采光性就会较大改善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严生德发现城中区总寨镇蔬菜标准化栽培的问题后 , 第一时间把科研成果和种植经验推荐给广大农户 。
“双宁记”里的人才通道
东西部协作平台是双向开放式的人才沟通“廊道” , 西宁市抓住这一有利契机 , 主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南京三区跟岗“取经求教” , 同时 , 积极邀请南京三区专业技术人员来西宁挂职 , 实现人才发展双提升 。
“我们区的农特产品同质化严重 , 电商销售做不起来 , 通过这次南京之行我走访了多家‘瞪羚’企业 , 深刻认识到做好电商工作 , 必须要在‘特’上做文章 , 主动挖掘培育适宜电商销售的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 , 打造自己的‘特产馆’ 。”西宁市湟中区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张丽君在南京跟岗半年的总结中写道 。
求发展 , 关键是要有思路 。通过东西部协作的平台 , 西宁本地人才出门学艺 , 带来了内地更多的新思路、新做法 。
“西宁、南京简称都是‘宁’ , 我们‘双宁’在人才交流上成效显著 。”南京六合平山林场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在湟源县人居环境办公室挂职三年 , 他坚持把“单纯环境提升向综合生态宜居转变”的城乡规划理念融合到“清洁村庄”“厕所革命”的推进建设中 , 成功使湟源县跻身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