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向何处探寻让技术有温度的着力点
澎湃新闻11月22日13:4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 旨在“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然而 , 数字化转型中的被技术拒绝、数字鸿沟、数字异化、数字人格等 , 显示了数字技术逻辑与人文逻辑之间的错位或曰不同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0年春 , 疫情之下的上海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周平浪 图
上述问题常被视为技术缺乏温度的表征 。这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对技术应内秉温度的期冀 , 另一方面则倒逼我们从人文维度审视数字技术 。正如对问题的分析是通向问题解决的必要环节一样 , 厘清数字化转型中技术温度的缺失 , 恰恰可以有效地通向让技术有温度 。因此 , 关于数字技术的人文审视是通向技术有温度的必由之路 。
数字技术对人类的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全范围重构 , 使得这种审视需要从基于但又必须高于技术的视角展开 。
从技术视角来看 , 牛津大学的卢恰诺·弗洛里迪教授(Luciano Floridi)等 , 在关于“在线生活倡议:重新思考数字化转型中社会关注的概念重构”研究中指出:“数字化转型至少以四种方式动摇了已经建立的参考框架:模糊实在与虚在的区别;模糊人、机器和自然的区别;信息从匮乏逆转为过剩;从实体优于交互转换为交互优于实体 。”上述四种方式呈现了数字技术与传统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本质区别 。
进一步说 , 虽然技术与温度的关联并非只发生在数字化转型中 , 但在数字化转型中 , 至少上述四种方式为技术有温度或者技术缺乏温度提供了新的语境 。因此 , 从基于技术的意义来看 , 必须分析在上述四种方式中 , 技术可能产生温度的着力点、发生场景与表征方式等 。
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 , 由数据挖掘技术所形成的数据自然界、数字技术闭环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人、数据与算法驱动所形成的信息茧房、人际交往的数字化等充斥着数字技术的逻辑 , 进而 , 让技术有温度的一种可能 , 恰恰在于技术逻辑的展开之中 , 即在技术发展的全过程之中 , 将关于人的关怀作为一条主线 , 贯穿到数字技术的设计、应用以及评估之中 , 进而赋予技术以温度 。
这种技术式的贯穿 , 类似荷兰学者彼得·保罗·维贝克教授(Peter Paul Verbeek)所提出的将技术道德化一样 , 通过将道德观念植入技术之中 , 来完成道德的展现 。但还需要以一种高于技术的视角 , 来探寻这种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
合理性的探寻主要指向让技术有温度的学理依据与实践需求 。就学理依据而言 , 对技术工具论有效性与局限性的审度、对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二者关系的解析以及技术伦理学的新近发展等 , 为技术有温度提供了学理的合理性;就实践需求而言 , 如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技术冷漠现象、数字技术忧惧现象、数据焦虑现象等日常生活问题的出现 , 有悖于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初衷 。因此 , 从实践需求维度看 , 需要让技术有温度地出场 , 来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
可行性的探寻主要指向让技术有温度的实现路径 。这种探寻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
一 , 技术研发人员与相关政策制定者对技术有温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认知与应对 , 即强调关于技术伦理教育、企业以及行业技术伦理规范制定的理论研究与落实的探寻 。
二 , 在以技术化的方式赋予技术温度之外 , 通向技术有温度的其他可能性探寻 。中国对数字、数据已经展开的系列研究、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等 , 正在从高于技术的视角 , 积极有效地助推上述可行性 。如:中国关于个人数据及隐私等的相关规定 , 一直在技术、伦理价值以及社会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 这个寻找的过程既是技术发展与经济、政治发展等相互融合与冲突的过程 , 也是技术发展与价值逻辑之张力展示的过程 。而技术温度的缺乏以及赋予技术以温度恰恰也在这个过程之中 。
- 智库论坛 | 社区电商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 AI技术创新、模型创新、业务创新 全新服务模式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 2022首场工业数字化供需对接大会举办
- 小米智能设备再次荣获国际安全认证 理论与实践并行物联网安全迈向新征程
- “亚洲锂都”积极推进“5G+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 小米12Pro反向充电功能怎么用(小米12Pro反向充电操作流程)
- 专访丁香园李天天:互联网医疗行业思维走向“上游”,5G与AI技术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 上市企业“海选”数字转型解决方案,这条“开放式创新”的路走对了
- 深入数字化创新发展,得物用“黑科技”解锁网购新体验
- 光遇向导先祖在哪(光遇潜海季向导先祖前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