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oA+16S测序+qPCR,揭秘溶洞甲烷氧化菌的分布
发表论文 , 研究了甲烷氧化细菌与细菌总群落在溶洞中的组成与分布 , 并通过QIIME 2分析和模块化关联网络的构建 , 揭示了微生物与环境因子、以及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 , 对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和组成丰度、以及地下溶洞中的细菌群落和微生物相互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一、研究背景
溶洞是具有稳定的温度、高湿度、寡营养以及一定地理隔离的极端环境之一 。溶洞中甲烷的浓度始终低于大气水平 , 是大气甲烷潜在的汇集库 。这种现象的产生 , 目前被认为主要与甲烷氧化细菌(MOB)的消耗有关 。大气甲烷氧化细菌(atmMOB)对甲烷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 并且在系统发育上与USCγ和USCα相关联 。甲烷浓度梯度作为微生物甲烷氧化的直接底物存在于许多洞穴中 。然而 , 广阔栖息地atmMOB的群落组成以及甲烷浓度如何影响地下洞穴中的atmMOB群落仍然是一个谜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 本研究采集了桂林市三个溶洞风化岩样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
二、研究方法
实验对象:
风化岩石样本(W)和风化地壳样本(C)
测序方法:
Illumina MiSeq平台 , pmoA功能基因+16S rRNA基因V3V4区
实验设计:
从中国西南部广西省桂林市的三个不同洞穴(盘龙洞:PLD、罗汉渡洞:LHD、新村屯洞:XCT)的中部(1)和末端(2)对风化地壳和岩壁下的风化岩石进行取样 。每个地点采集3个地壳和风化岩样本;同时收集各洞穴中空气样本并测定温度 。通过对样本进行pmoA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 , 解析甲烷氧化菌和总体细菌的群落结构(通过QIIME 2分析;pmoA功能基因翻译成氨基酸进行物种注释);并结合样本理化性质和甲烷浓度的测定结果 , 探寻细菌群落结构和理化因子的关联变化模式;最后通过模块化的关联网络分析 , 对群落微生物成员之间的互作关系进行研究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研究结果
01、风化岩石和地壳样品的理化性质
理化检测结果显示 , 样本类型和样本距洞穴入口的距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在PLD和XCT中 , pH和Cl-、K+、Na+浓度随样品类型而变化 , 而在LHD中 , 这些理化指标随取样位置而变化 。PLD的Ca/Si和Mg/Si比值等风化指标随距离洞口的距离而有显著差异 。LHD和XCT的风化指数与生态位有关 。而甲烷浓度和空气温度 , 在三个洞穴中显示出相似的空间变化模式 。同时 , 利用针对pmoA基因的群体特异性引物对USCα和USCγ进行绝对定量分析 , 结果显示USCγ丰度高于USC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2、溶洞中甲烷氧化菌和总体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水平
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组成谱测序分析表明 , pmoA基因和16S rRNA基因分别聚类得到891个OTUs和29705个ASVs 。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 , 不同洞穴中atmMOB和总体细菌的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pmoA+16S测序+qPCR,揭秘溶洞甲烷氧化菌的分布】03、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参数的相关性
物种组成分析发现 , 除P1C样品外 , 所有洞穴的atmMOB群落均以USCγ为主(>60%) , 其次为USCα和Deep-sea 2 。在门水平上 , 所有样品的细菌群落以放线菌纲和变形菌纲为主 。XCT样品中的细菌群落聚类较好 , 而PLD和LHD样品中的细菌群落则根据采样地点而聚类 。在大部分风化岩样中 , Actinomycetales、Chromatiales和Acidimicrobiales是最丰富的目 , 而P2W则以Bdellovibrionales为主 。
- DNA测序技术的重要突破!我国学者成功将碱基dU“钓”上来
- 同济大学等学者取得DNA测序技术的重要突破
- 贝瑞基因携手PacBio 开发全球首款三代桌面测序仪
- 齐碳科技发布首款可量产新品 开启纳米孔基因测序市场化进程
- 国家药监局关于成立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的公告
- 基因测序3——三、四代测序来势汹汹,国产化仍在布局二代测序?
- 纳米孔测序先驱Oxford Nanopore伦交所上市:市值46亿美元
- 聚焦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专家大咖齐会淄博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