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的繁荣吹响了电商流量枯竭的号角( 二 )


这些说法都没错 , 但依然无法解释为何直播带货突然就成为电商行业的“救命稻草” , 成为品牌和平台都必须重视的销售方式 。
直到我看到了一组研报上的数据 , 才真正想通了这个问题 。
现如今在国内 , 互联网红利真的已经进入了消退期 , 无论是内容平台还是电商平台 , 流量增速都已经临近枯竭 。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 , 2021年6月 , 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1.64亿人 , 相比两年前的同期仅仅增加了2700万 , 增速还不到3% 。短视频行业的月活用户规模为9.05亿人 , 增速也从去年的8.6%下滑到6.2% 。至于移动购物APP的月活用户规模 , 则已经突破10亿人 , 渗透率超过90% 。
如果说曾经的电商行业是给每个品牌一个没有地理位置限制的线上店铺 , 来自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买家涌入其中 , 先认知品牌 , 再转化购买 。
而后来的社交电商平台利用社交媒体的关系网让老买家把新买家拽进店里 , 从而实现了新流量的导入 。
那么时到如今 , 随着最长尾的消费者也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电商的繁荣进入到主流的电商圈后 , 新流量真的无处可寻 。
那么 , 下一步怎么办?
直播电商就此孕育而生 , 它相当于要求每个品牌都成为在街边大声吆喝的路边摊 , 利用不断放大的声量将客人吸引来自己的店铺;又或者是把货交给街上最会吆喝的那个“靓仔” , 由它来代为获取流量 。
在这个过程中 , 声量大的会压制声量小的 , 谁不发声就会导致自己的流量被源源不断的虹吸到了其他直播间中 。
于是 , 直播电商就成为了一场没有人能打赢 , 但没有人敢逃避的战争 。
2
通过吆喝来获得流量存在的最大问题 , 就是大音量获得的流量事实上是夺去了声音小的店铺流量 。
换句话说 , 这是一次重新切割流量蛋糕的过程 , 而不再是像过去电商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那样 , 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
也正因为此 , 现在的直播电商 , 都在“吆喝”中紧紧抓住消费者行为学中的两个重要用户心理——一是更便宜 , 二是更方便 。
前者很好理解 , 就是要价格最优惠 。要么全网最低价 , 要么给大量的赠品 。之前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是这么成功的 , 现在头部大V直播间祭起全网封杀大品牌的大旗也是同样的目的 。
毕竟一旦形成了用户认知 , 知道来某个直播间可以获得最低价 , 那么流量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积聚过来 , 从而万众瞩目 , 瞬间秒杀 。
但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就好像双11的促销期会将前后好几个月的消费能力全都吸干一样 , 头部大V的直播间会将这些期待促销的流量吸到了更少数人的手中 。
于是在李佳琪和薇娅创造奇迹的同时 , 其他直播间的数据万马齐喑 , 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
而后者 , 也就是满足“更方便”的需求 , 其背后是洞察“更懒”的人之本能 。这让我想起了沃尔特·李普曼在《舆论》中说的那句话:
“若想引起人们的兴趣 , 首先要将原始形象抽象化 , 再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地表现出来 。”
【直播带货的繁荣吹响了电商流量枯竭的号角】事实上 , 在进行购买决策的过程中 , 我们并非无所不知 , 所以往往会想求助于那些善于将事物提炼总结 , 再形象化的有才华的人 。
前有什么值得买这样的分享社区和小红书这样的种草平台 , 后有李佳琦和诸多垂类主播强大的选品能力和表达能力 , 其实要达到的都是同一个目的——减少选择 , 相信背书 , 从而让消费者买得轻松、买得放心 。
但问题是 , 电商主播的选品能力到了一个阶段后 , 必然会与强势品牌发生冲突——好的商品都是有溢价能力的 , 真正优质的品牌为什么还需要你的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