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化手段为春城环境监管装上“智慧大脑”( 二 )


数据“武装”添翼精准高效执法
曾经污染源基础数据重复、分散、碎片化 , 执法过程中面临数据格式不一、数据资源不互通等老大难问题 。为解决这些难题 ,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将分散在14个信息系统中的审批、监测、监控、执法、投诉等107794套档案数据进行有效整合 , 建立了全面反映昆明市11117个污染源情况的“一源一档”数据库 。
与此同时 , 开发建立的污染源档案移动App将“一源一档”数据、卫星遥感影像、生态红线数据和148项法律法规、179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359条司法解释、1790项环保标准等信息进行有效集成 , 打破了各级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 , 形成了完整的档案和丰富的数据 , 摸清了排污单位的详细情况 , 让执法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
在“绿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的契机下 , 污染源档案手机App还根据执法行动工作人员的反馈 , 进一步完善了系统功能、提升了操作简化度 , 实实在在做到把“海量”污染源档案装进执法人员的口袋中 。
“真是太方便了 , 再也不用背着大本的资料去现场执法了” , 参加第五批“绿剑”执法行动的工作人员开心地分享说:“在App中 , 输入关键字就能查询到相应的内容 , 包括环保标准 , 自由裁量权等 , 以执法人员检查某家企业为例 , 过去要到现场逐一翻看企业档案 , 耗时长、工作量大 。但现在 , 在手机App上输入企业名称 , 关联的企业资质、排污在线监测数据、有无处罚记录等信息便一目了然 。”平台还提供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计算功能 , 执法人员可根据企业的违法情况 , 勾选违法行为类别、处罚金额的上下限、裁量因子等指标 , 系统就能迅速计算出罚款额度 , 避免人工计算出现的差错 。
今年9月 ,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接到群众反映 , 海口工业园区某村出现异味 。接到投诉后 , 执法人员立即查看污染源档案手机App , 运用卫星遥感地图的“天眼”查看该村子周边环境情况 , 企业分布情况 , 同时下达对该村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指令 。收到指令后 , 西山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会同第三方监测机构立即根据App导航到达指定现场进行监测 。执法人员根据监测结果及App查阅的企业排污许可证及首要污染物等信息 , 确定出可疑企业 , 并下达执法监测指令 。针对执法监测结果 , 对超标企业进行查处 , 整个过程真正做到依法、精准、高效、规范 。
在智慧环保中 , 昆明市还将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优势融入信息化监管之中 。例如在对滇中饮水工程、饮用水源地进行大范围排查时 。可首先利用手机App中的卫星遥感地图的“天眼”大范围查看污染源分布及周边环境情况 。通过功能按钮叠加昆明市入河排口信息、水系图、生态红线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分析可疑区域 。若发现环境污染可疑线索 , 再出动无人机 , 利用“鹰眼” 高空进行排查、取证 。通过融合“天眼”与“鹰眼” , 创新执法检查模式 , 实现了从“面”到“点”的精准排查 , 填补了以往人力无法到达、人眼无法看到的区域 , 提高执法检查的效率与能力 。
在今年昆明市开展的6个批次“绿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中 , 这些信息化的“装备”成为了一线执法人员的贴心助手 , 在一年时间内 , 帮助执法人员检查各类对象近千个 , 查找问题2000余个 。
云南网采访人员 王琼梅 李文诗(见习)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