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罕见妥协背后,另一条使人摆脱技术奴化的新路线浮出水面?|文化纵横


微信罕见妥协背后,另一条使人摆脱技术奴化的新路线浮出水面?|文化纵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导读】2021年11月29日 , 微信发布声明 , 宣布在点对点聊天场景中 , 将允许直接访问外部链接 , 并将在群聊场景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 。自工信部组织一众互联网企业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以来 , 不同互联网平台相互屏蔽外部链接的问题已有所改善 , 但也有媒体和公众认为进展仍然有限 , 不能令人满意 。值得追问的是 , 互联网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建立各自的“护城河” , 走向封闭的“孤岛”状态的?要重塑更加符合人类需要的互联网生态 , 除了开放外链 , 是否存在另一条不同于当前数字技术模式的新技术路线?
本文指出 , 互联网的初心本是缔造一个人类协同创新的自主空间 , 但是以网页为中心的互联网技术架构 , 并没有将应用程序与数据分离开 , 导致用户数据被分割在不同网页和公司 , 而难以开放共享 。这既使得先发的数字平台公司能够凭借用户数据优势享有网络效应和垄断势力 , 也使之能够轻松通过广告模式获得巨额收益 。当前世界各国针对数字业态的监管浪潮 , 事实上也是对互联网无序竞争的回应 。
作者认为 , 我们需要在传统的数字化技术视角之外 , 探索另一种兼顾治理要求的技术创新路径 。他以互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三个领域为例 , 呈现了另类新技术路线在打破互联网封闭和垄断、避免劳动替代和劳动异化危机、重塑传统生产流程和全球产业链这三方面的潜能 , 为我们思考和想象更好的数字未来提供了参考 。
本文发表于《文化纵横》2021年第6期 , 仅代表作者观点 , 特此编发 , 供诸君思考 。
数字未来的多重技术路线
20世纪60年代以来 ,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明拉开了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历史进程 。彼时人们对于技术创新的乐观态度 , 不仅孕育了技术“乌托邦主义”的思想浪潮 , 同时也影响了各国针对新兴数字业态的包容性治理理念 。在技术、资本、社会、国家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 , 数字经济最终成为当前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形态 。
然而 , 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之后 , 数字化转型进程所潜藏的治理风险与挑战同样日益显现 。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互联网治理论坛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上的讲话非常明确地指出 , “互联网到了一个‘转折点’” 。人们开始意识到 , 数字化转型进程并不必然导向长久以来人类社会所坚持的基本价值 。此起彼伏的数字风险暴露了人类社会在不同领域的“治理赤字” , 进而促使研究者和决策者开始反思数字技术本身的不足 , 以及人们在理解并释放数字技术变革能力方面的局限 。
由此 ,是否存在不同于当前数字 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模式的另一条技术路线, 我们又应该如何在不同可能性之间做出选择 , 便成为国际视野下利益相关者理论讨论与实践探索的新焦点 。
▍数字化反思下“另一种”互联网的可能性
“自由”“开放”是互联网缔造者所秉持的理念和希望 。在五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 , 互联网也的确实现了彼时的愿景 , 带来了蔚为壮观的数字化新时代 , 开源软件、维基百科乃至共享经济都是其成果的集中体现 。但伴随着商业化进程的深化与普及 , 互联网已经不仅仅只是自由、开放的象征 , 同时也充斥着权利的侵害、权力的斗争以及风险的涌动 。蒂姆·伯纳斯-李在2019年纪念万维网诞生30周年的活动中 , 将互联网当前“乱象”总结为三点:蓄意传播恶意内容以影响政治进程(以剑桥分析事件为代表)、技术被滥用导致网络极化 , 以及互联网协议设计存在缺陷以致激励错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