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到底是拍给谁看的?《导演请指教》抛解题思路


电影到底是拍给谁看的?《导演请指教》抛解题思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影到底是拍给谁看的?《导演请指教》抛解题思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影到底是拍给谁看的?《导演请指教》抛解题思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影到底是拍给谁看的?《导演请指教》抛解题思路】腾讯视频最近推出一档以导演为竞演主体的综艺节目《导演请指教》 , 引发外界关注 。社交媒体上发酵的话题除了参与竞演的导演身份外 , 更多集中于节目中专业鉴影组、制片人和大众之间围绕导演的短片而展开的激烈交锋 。
竞演短片有何特点?
纪实手法拍摄 , 记录电影界生态
在已经播出的五期节目中 , 每一部竞演短片播出后 , 几方之间的争论揭示出不少存在于当前国内电影界所面临的问题或者症结 。其中 , 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 , 电影究竟是拍给谁看的?如果仅从导演身份逻辑出发 , 让电影单纯成为导演的艺术作品 , 那么 , 导演对情节、画面、美术和剪辑的全面掌控 , 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同观众之间保持同频? 节目中 , 这些疑问始终在场 , 并在社交媒体上激活了大量的关注度和讨论热度 。
按照竞演综艺节目的设计逻辑 , 第一阶段的比拼属于初次亮相 。《导演请指教》采取了IP改编的赛制 , 规定不同导演在两三天的时间内 , 通过短片的拍摄 , 凸显出对不同年代的电影作品的理解 。在每一部短片的拍摄过程中 , 节目以纪实的拍摄手法 , 记录了导演拍摄短片过程中与演员、与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张力、冲突或矛盾点 。例如毕志飞在拍摄《新小城之春》的现场 , 就表达了他个人的作者身份的强烈意志 。
不过这还只是铺垫 。真正精彩的 , 还是短片在现场播出后而引发的专业鉴影组同大众之间言语的直接冲撞 。二手玫瑰乐队主唱梁龙拍摄的短片《疯狂的外星人》 , 因强烈的个人风格 , 而遭遇大众观影组的离席暂停 。一面是影评人对大众拒绝观影的疯狂吐槽 , 一面是大众的反唇相讥 。也正是在这激烈的唇枪舌剑中 , 普通老百姓的观影趣味 , 同影评人或专业人士的智识性之间的巨大落差 , 才第一次透过综艺节目呈现出来 。
电影拍给谁看?
展现导演和大众趣味之间的取舍
那么 , 电影究竟是拍给谁看的?迎合大众 , 遵循市场逻辑 , 还是在拍摄或剪辑过程中表达或放大导演的个人趣味? 没有人能给出唯一或正确的答案 。《导演请指教》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它选择了特别有表达欲望或有立场的影评人、演员和制片人 , 让他们的观点得到充分表述的同时 , 更展现出他们在导演和大众趣味之间的取舍 。整个节目录制现场 , 导演、制片人、影评人和观众形成了相对独立却又偶尔冲突、偶尔重叠的多维度讨论体系 , 没有高低 , 没有对错 , 只有表达的个人性和代表性 。
《导演请指教》现在只是播出几期 , 它会对国内电影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一切都言之尚早 。然而 , 它至少从三个方面 , 反向助力中国电影行业在后疫情时期的发展和完善 。
首先 , 《导演请指教》从本质上说是竞演淘汰类综艺 , 参与淘汰机制的主体是导演 。节目组选择新生代、演员转行(如包贝尔、吴镇宇)或从娱乐圈其他行业跨界导演(如蔡康永、梁龙)参加节目 。人员构成 , 除了为节目看点奠定了结构性基础外 , 更是为电影界寻找和发掘好的导演 , 实现人才输送提供了可能性 。制片人盖上其工作室的章 , 形成与其所中意的导演之间的合作关系 , 正是市场和导演建立良性协商和合伙人关系的绝妙隐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