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翻车,门店为降成本不要人文了?

中新网北京12月15日电 (左雨晴)近日 , 因无锡门店被曝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 , 一向标榜实行“金标准”的星巴克翻车了 。
尽管星巴克对涉事两家门店进行了闭店处理 , 然而监管部门在后续排查中却发现无锡市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中 , 存在从业人员未戴工作帽、加工区物品摆放零乱、消毒记录不全等15处问题 。
星巴克怎么了?
内部监管失灵
与以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品牌加盟店不同 , 星巴克在中国超5300家门店全部为直营店 。
“直营连锁跟加盟连锁相比较而言 , 它的优势就在于可控性强 , 因为它的制度、框架、运营模式都是统一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蒋泽中表示 , 除可控性外 , 直营连锁还有成本低、执行力强、方便员工统一培训等规模优势 。

星巴克翻车,门店为降成本不要人文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资料图:广州市某星巴克门店 。程景伟 摄
然而在星巴克直营模式优势的内部监控却“失灵”了 。
按照星巴克的规定 , 其旗下门店要每天进行食品安全自查 , 同时管理团队和食品安全团队会定期对各区域门店进行内审 。每家门店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第三方突击检查 , 20%门店接受第二次飞行检查 。
在无锡门店 , 尽管每半个月就有一次上级检查 , 然而由于只有一名检查人员 , 店员有充裕的时间 , 可以在检查员发现之前处理掉过期食材 , 或快速换上新的保质期标签 。
蒋泽中也认为 , 所谓的“飞行检查”具有周期性 , 门店在实际经营中其实是有隙可乘的 。“从经营管理角度来讲 , 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内部顾客’和社会监督的方式加强监管 。”
高价=高质?
尽管星巴克的食品安全问题被“实锤” , 然而其微博底下的评论却吵翻了天 。
在不少网友指责其40元一杯的咖啡却使用过期食材时 , 却有人不断强调“星巴克对食品安全的高标准是行业标杆 , 这次应该属于个案 。”“三四十元卖的是品牌价值 , 全球几万家店不是白开的 。”
为何网友的评论如此分化?
作为走中高端路线的咖啡品牌 , 喝星巴克似乎成为了一种消费能力的象征 , 不少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星巴克情结” , 有网友调侃道:“我老公办个金卡 , 上班没事搞一杯 , 我也尊称他是星巴克股东 。”
一名在大型企业工作的消费者告诉中新网 , 其公司同事互相请喝咖啡时 , 也只点星巴克 。“点别的都觉得不太好意思 。”

星巴克翻车,门店为降成本不要人文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资料图:刘晓 摄
对于消费者的推崇 , 星巴克也一直强调自己的“高价高质” 。其官网明确写着:“星巴克一直以‘人文精神’为出发点 , 用孜孜不倦的匠心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咖啡体验 , 而食品安全是这一切的基石 。”“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 , 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 。”
【星巴克翻车,门店为降成本不要人文了?】但在利益的驱动下 , 星巴克门店却以“公司要考核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率 , 如果食材成本花费过高 , 这些数据会不好看”为由 , 心安理得地使用过期食材 。
星巴克品牌地位会动摇吗?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 , 咖啡逐渐在中国消费者生活中普及 , 中国咖啡市场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 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