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海洋产业装上创新“引擎”
——聚焦“高度关注、着力解决”问题系列报道⑤⑥
“聪明”的水下机器人、灵活的海带打结机、节能环保的鱼膏生产线……12月16日 , 在首届海洋领域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科研成果展示交易会上 , 参展商威海浦鲸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丛祝伟在展会上转了一圈 , 忍不住感叹说:“真是大开眼界 , 没想到 , 我们海洋领域已经有了这么多自动化装备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鱼头尾切分机 , 比传统人工操作综合效率提高10倍以上;冷冻扇贝柱加工生产线 , 在人员减少60%的情况下 , 产量还能翻一倍;双螺旋海带打结机 , 打结效率1.5秒/个 , 成功率95%以上……来自全市钓具制造、船舶修造、海水增养殖、水产品加工等领域的近30家单位 , 集中展示和发布了56台(套)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 , 把近年来我市推进“机器换人”取得的成果呈现得淋漓尽致 。
威海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 , 海洋资源丰富 , 但在发展中依然存在海洋产业产值高但附加值低 , “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 。“无论是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 , 还是到生产一线走访 , 企业普遍反映‘招不到人’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 加快“机器换人”便成了“最优解” 。
今年 , 我市将科技创新列为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 推进海洋装备业向智能转型 , 向创新要生产力、要附加值 。这次展会 , 便是我市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阶段性的成果展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成果来自企业的积极探索 , 而探索的背后则得益于我市良好的创新生态 。在展会现场 , 基于MVR循环处理技术的节能环保鱼膏生产线、冷冻扇贝肠切段机等不少自动化设备 , 均来自威海本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 他们带来的设备不仅个个都是“高精尖” , 定睛一瞧 , 还与我市海洋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
这也说明 , 在我市构建的“1+4+N”创新平台体系下 , 良好的创新生态正催生一批科研成果走向生产一线 。据全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显示 , 我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第4位 , 创新环境指数居第2位 , 企业创新指数居第3位……“1+4+N”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下的威海稳居创新“第一梯队” 。
【威海海洋产业装上创新“引擎”】今年 , 我市还围绕海藻、金枪鱼、牡蛎等海洋领域 , 发挥产业链上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带动作用和创新能力 , 组建了威海市海藻技术创新中心、威海市金枪鱼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威海市牡蛎技术创新中心等7个市级创新技术中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些创新技术中心围绕产业链领域的‘卡脖子’技术 , 整合各类创新资源 , 共同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 , 同时加速行业内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以及重大科技成果的中试熟化、产业化进程 , 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
如果说“1+4+N”创新平台铺设了科技创新的“横坐标” , 那么我市率先推行的“揭榜挂帅”机制创新则是“纵坐标” 。只有两个“坐标”同时延伸 , 科技创新工作才能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提升 。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 , 我市围绕水产品加工和钓具制造等领域 , 以“揭榜挂帅”模式发布了三大技术需求榜单 , 这已是今年我市第三次在公开场合“发榜” 。
- 加强产业融合 赋能低碳发展 海尔卡奥斯智慧能源与“青碳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威海3个项目入选工信部示范项目公示名单
- “亚洲锂都”积极推进“5G+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 潍坊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制氢、运氢、多类燃料电池产品等最高补贴1000万元
- 【星辰大海】“经略海洋”中集担当:“担”起大国重器,“当”在自主创新
- 「科普」世界上有哪些类型的海洋钻井平台?
- 超写实数字人有多火?与乐队合作,上时尚杂志,背后更是千亿产业
- 刚刚,高新区首个航天产业项目成功签约!
- 全球产业发展面临数字化新机遇(深度观察)
- 3000主播云集、“开业即满员”金牛区电商直播产业基地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