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被营销耽误的大型翻车现场

我们能接受黄渤、林永健闪耀舞台 , 能接受徐志胜娱乐大众 , 却接受不了三个卡通人的“丑” 。
12月17日 , 国漫《雄狮少年》顶着“无IP、无明星、无流量”的“三无”头衔 , 正式登陆全国院线 。豆瓣评分8.4分 , 与《哪吒之魔童降世》比肩 。
上映仅三天 , 争议与赞誉齐飞 。拍砖的人“喊丑” , 特别是对三位主人公的“眯眯眼”“宽眼距”面相颇为不满 。力挺的人高举“国漫崛起”大旗 , 称其为“年度黑马”“不输哪吒” , 是“现实主义国漫开山之作” 。
前有演员吴京发微博应援 , 后有央视新闻送上热评 , 赞其“表达文化自信 , 传扬民族精神” , 也没能平息这部电影的争议 。
票房预测一如极速过山车 。点映期间 , 有媒体预测总票房25亿 , 而上映后三天内 , 猫眼专业版的票房预测从3.23亿滑落到2.5亿 , 一降再降 。
上映首周《雄狮少年》总票房仅4774.9万 , 与《哪吒之魔童降世》首周6.67亿票房记录 , 简直天壤之别 。口碑分裂、票房滑铁卢 , 《雄狮少年》遭遇了“误杀”?
被营销拉了胯?
《雄狮少年》引发争议的核心是“颜值” 。社交媒体的反对声音当中 , 以“丑拒”为主 。官方回应 , 更多是为刻画“阿猫、阿狗”这样的小人物 , 故意而为之 。“创作者画的时候 , 有在广东等地进行多次采风 , 最简单的方式 , 大家拿出镜子或者手机 , 将镜头的滤镜关掉 , 好好看一看 , 想想身边的人的样貌” , 制片张苗的言论 , 让不少网友坐不住了 , “丑化国人”言论也把影片推向风口浪尖 。

《雄狮少年》:被营销耽误的大型翻车现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根据剧情 , 三位主人公的设定本就是“社会底层群体” , 加之动画夸张手法 , 看起来“歪瓜裂枣”的一副“咸鱼”样 , 是符合剧本设定的 。
但网络情绪大过了理智 。就在电影上映不久前 , 因陈漫丑化亚裔风波 , 大众不满情绪积蓄已久 。“前因”未平 , 也让“卡通人”惹火上身 。引发了对国漫审美诠释的质疑 , 对《雄狮少年》创作初心的质疑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一些正常宣发推广动作反而助燃了情绪发酵 , 有网友认为标榜国漫崛起“调子起太高” 。也有网友对“对标哪吒”的做法不买账 。
可以说是被营销耽误了的大型翻车现场了 。网络上“丑拒”“劝退”的声音不断 ,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票房市场 。
有时候开局就已经决定了结局 。抛开丑化争议 , 《雄狮少年》的起点 , 本身就是极具挑战的 。
首先 , 剧情上 , 讲述的是几个小镇留守少年 , 争夺狮王争霸赛冠军的故事 , 三个青年拜师隐世高手 , 刻苦训练 , 历经挫败 , 打败昔日对手 , 进击决赛桂冠 。
故事朴素又单纯 , 甚至可能刚坐下就一眼望得见剧情结局 。对比国漫以往神仙打架的剧情 , 后者显然更容易天马行空 , 高潮迭起 , 也更容易营造宏大场景的视觉冲击力 。《雄狮少年》作为一个写实故事本身就很难出彩 。
其次 , 题材上 , 定位现实主义动画电影 , 镜头聚焦在留守儿童 , 涉及城乡差距、农民工等严肃议题 , 关注的是社会聚光灯外的弱势群体 , 听起来就不如“爆米花电影”来得过瘾 。
再加上“舞狮”这种传统文化意象 , 本就与都市生活相距甚远 。光看片名可能就已经劝退了一部分人 , 毕竟真正感受过舞狮魅力的群体不多 。
另外 , 动画电影自有天然的壁垒 , 大众对动画认知不足和偏见 , 只有口碑足够好才有破圈的可能 。一定程度上 , 大IP就是“大明星” , 哪吒、大圣这种国民级认知度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穿透力 。